词条 | 桐油 |
释义 | tongyou 桐油(卷名:农业) tung oil 大戟科油桐属种子经压榨或用溶剂浸出制得的干性油。传统上用于涂刷农具、渔具、家具及调制油泥嵌补船缝(包括门窗玻璃)等;近代主要用作油漆、油墨和医药等部门的原料。 中国利用桐油的历史较久,是桐油的主要输出国。每年出口约3万吨,约占桐油国际贸易量的60%。 榨制 油桐子的含油率随产地而异,平均为35%以上,种仁含油率平均为60%左右。一般在秋季采集成熟的油桐子,除去果皮和种皮,以供榨油。古老的方法是用木楔榨油,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桐子出油率低(一般在22~25%,最高30%),麸饼(粕)残油率高(一般在8~10%,高的达15%),油量损失多。近代已采用机械榨油,或用溶剂浸取。机榨法榨油用液压榨油机或螺旋榨油机。液压榨油机的桐子出油率达25~30%,麸饼残油率6~10%,制饼、麸饼上槽、卸下等工序仍需人工操作。螺旋榨油机的桐子出油率28~31%,麸饼残油率5~8%。从投料、脱壳、碎料、蒸料、压榨到加工成油,各道工序全由机械操作和仪表控制。用溶剂浸出时,因桐子含油量丰富,浸出时间较长,所以都采用榨过桐油的麸饼为原料。木榨麸饼能浸出油7~10%;机榨麸饼能浸出油5~8%。机榨麸饼残油率最低为4%,溶剂浸出法可使麸饼残油率降低到1%。 桐油质量往往因桐油树种、产区和加工方法以及贮存时间等而有不同。淡黄色的粘稠液体油,称白桐油;暗黑或暗红色的称黑桐油或红桐油。两种油统称生桐油,其干燥性能差,在干燥过程中桐油酸酯受光、热和空气作用所生成的皮膜不透明,粘性弱,不宜直接用作涂料。生桐油需加入催干剂(如铅、锰等氧化物)熬制成熟桐油才成为优良的涂料。 组成和性质 桐油的组成随油桐树树种而异,主要成分都是三α-桐酸甘油酯,α-桐酸是含有三个共轭双键的十八碳脂肪酸,结构式为: 从三年桐桐子所产的油称中国桐油。从千年桐桐子所产的油,国际上称中国木油。它们的主要成分大致一样。脂肪酸中含α-桐酸71~82%,亚油酸8~15%,油酸4~10%,饱和脂肪酸3~5%。饱和脂肪酸中有硬酯酸和棕榈酸。从日本油桐桐子所产的油称日本桐油,含α-桐酸55~66%(见油桐)。 桐油具有干燥快、比重小、光泽度高、附着力强、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以及绝缘性好等优良特性。其快干性与三α-桐酸甘油脂的聚合反应有关,因此α-桐酸的含量越多,干燥性能越好。桐油有毒,其毒素是α-桐酸和微溶于油中的皂苷。熬熟桐油逸出的气体,会引起某些接触者的急性皮炎。 桐子榨油后的麸饼除含残油外,尚含氮、磷、钾和毒性皂苷。皂苷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因此麸饼毒性远远大于桐油,作为肥料使用时兼有杀虫效果。 质量检验 要求橙色透明不得深于新配制100毫升溶有0.4克重铬酸钾的硫酸(比重1.84)溶液,无异臭,不酸败;比重(15.5℃)0.9400~0.9430;折射率(25℃)1.5168~1.5200;碘值(韦氏法)163~173;酸值最高8毫克氢氧化钾/克;皂化值190~195毫克氢氧化钾/克;水分不大于0.35%;不掺其他油类;华司脱试验7.5分钟后凝成固体,切割时不粘刀;β型桐油试验中层无沉淀析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