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族宗教 |
释义 | Shuizu zongjiao 水族宗教(卷名:宗教) Shui national religion 中国水族固有的宗教。该族约28.6万人(1982),主要聚居于贵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部分散居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由于同汉、苗、侗、布依、壮、瑶等族相杂处,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也受到上述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影响。 敬神拜祖 ①“拜干散”。敬岩神的仪式,或称“拜眇”。水族语“干散”或“眇”为岩神,“拜”意为敬。在水族居住的地区。凡有巨石耸立之处都建有岩神棚。每逢水历五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各家都要带鸡、鸭、肉、豆腐、红纸等祭品到神棚献祭。求生子女或人畜平安者,剪红纸一张涂以畜血奉献,祭后在神棚聚餐。凡敬过岩神被认为有验的,还要杀猪,请姑、舅、外婆等亲戚来参加“还愿”。祭祀仪式在原神棚中举行,时间大多仍在水历五月十五日。 ②“拜霞”。水族语,祈雨祭祀仪式。一般相隔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在水历十月择吉日举行。原先,拜霞时间各地并不一致,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共同的固定节日。祭祀仪式极为隆重。祭日,各地以宗族支系为单位,长者身穿长衫,撑纸伞,摇羽扇缓步前行,随后由本族男子抬猪肉、米酒和糯米饭,敲锣打鼓,分别列队吆喝前进,按时到达古井或池沼旁的神坛。坛前竖一竹竿,竿上挂着装有一只雄鸡的笼子。巫师(水书先生)执鞭主祭,作令鸡啼和呼风唤雨的法术。如果鸡鸣或下雨,参加祭祀的人一律闭伞摘帽,表示接受沐浴,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③“黑板反”。水族语,驱寨鬼仪式。一般在春夏两季,或在发生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举行。以村寨为单位,集资购买狗、白鸡、鸭、牛头、猪肉以及生鱼、干鱼、糯米饭、酒等为供品,请水书先生念咒,挨户赶鬼出寨,然后全寨聚餐。餐毕,用草绳联结若干木刀,环绕村寨四周。在村寨大门口,用两把大木刀搭成“鬼架子”,架上放置猪、狗、牛的下颏骨,盖以土碗,认为可以不使恶鬼进村。驱寨鬼仪式后,寨口插有标记,三天内,禁止外人进寨,如有违禁进寨者,须承担重新驱鬼的全部费用。 过去,水族认为非婚生子女会触犯天神,引起旱灾或带来其他灾异。一旦村寨如出现私生子,也必须举行驱寨鬼仪式。由私生子的父母杀猪摆酒,供全寨聚餐,驱鬼扫寨。私生子的父母如属同寨,则将双方装入猪笼,抛于河中。 ④“苏稔喜”。水族语,原意为四月丑日。亦称敬娘娘。实际上为求生男育女并保健康的祭祀仪式。在水历四月丑日分户举行。水书先生“念鬼”后,用红纸剪若干人像,粘在白纸上,表示子女成群;并将其贴于靠近主妇卧室的堂屋墙上,不准移动。以后,早晚用餐前,都要先盛饭献祭。该日卯时为正式祭祀,杀猪、鸡、鸭,做红糯米饭、红粽粑,并备红蛋和酒等举行大祭,祈求娘娘多送儿女并保祐健康。祭毕,全家聚餐欢庆。 ⑤拜祖。在水历元月至二月举行。仪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戌日午夜,称“初拜祖”,在中堂设祖先及地母娘娘席,席旁另设一神席,供水果、豆腐、糯米饭、甜酒和蒸煮的干鲤鱼。祖先席上,还须供衣服、鞋帽等。供祭一小时后撤席。天拂晓时,正式拜祖,称“再拜祖”。设三席,供物相同,但鲤鱼肚内要放入韭菜及香料,捆上米草,放入瓦罐中蒸熟才上供。 丧葬礼仪 一般实行土葬。葬前要为死者洗身、剃头或梳洗,穿寿衣入殓,然后出殡。入殓时,在死者口中置放银饰品,手里放纸钱或银毫,头垫纸钱,意为供死者在阴间使用。出殡当天,丧家杀牲。死者若为男性,杀马或牛,女性则杀猪。出殡当天宴客,并将一部分畜肉馈赠参加丧礼的亲友,但一只后腿连同尾巴必须送给死者郎舅。跌死、溺死和产妇未满月而死者,一律火葬。 《水书》 水族宗教特有的典籍。凡出行、丧葬、婚嫁、动土等,都要依据《水书》推测吉凶祸福,决定宜行宜止。《水书》由水书先生掌握。用途分为两大类,一类称“白书”,用作推测祸福、择吉避凶的卜书;另一类称“黑书”,只用于放鬼、收鬼和拒鬼。 “白书”有 560余种。用于丧葬者居多。其中又分吉凶两类:吉类有10余篇;凶类40余篇;另有用于嫁娶者8篇。“黑书”所见不多,藏者从不轻易示人。“黑书”中颇多象形的秘密记号,非经传授,实义难明。此外,《水书》还有关于占卜及禳解方法的若干记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