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灾
释义 shuizai
水灾(卷名:水利)
flood disaster
  洪水泛滥、暴雨积水、海潮侵袭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水灾可分为洪灾、涝灾、渍灾和潮灾。①洪灾:暴雨、融冰、融雪,或水库、堤坝决口引起地面水漫流和土地淹没造成的灾害;②涝灾:长期降雨或暴雨不能及时排入河道沟渠形成地表积水造成的灾害;③渍灾:土壤中水分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的灾害;④潮灾:由潮汐和台风、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形成超常潮水引起的灾害。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防治水灾成为世界各国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业。
  世界水灾  全球陆地,除南北极地、高寒地带和沙漠外,大约占陆地总面积2/3的地区都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因的水灾。中低纬度的季风带、台风影响区的洪涝和风暴潮灾害最为突出。南亚、 东亚、 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及北美等地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等季风气候,雨季经常出现水灾。印度和孟加拉国几乎全境都可能发生水灾,尤其是恒河流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洪水灾害频繁。据统计印度年平均水灾损失达27.6亿卢比;日本有10%的国土,易受水灾,多年平均损失达5300万美元;美国约有7%的土地受洪水威胁,20世纪70年代年平均损失达15亿美元;欧洲多瑙河沿岸8个国家,有1.9万km3的土地和沿岸许多城市均受洪水威胁;苏联有5%的土地面积受洪水威胁,年平均损失达1.5亿卢布。太平洋西岸、北大西洋西岸、南太平洋西岸、孟加拉湾、墨西哥湾等地均经常发生剧烈风暴潮灾。如1970年11月孟加拉湾一次飓风暴潮导致30万人死亡和约 100万人无家可归。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世界水灾范围和灾害损失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中国水灾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带,暴雨集中、强度大、发生频繁,同时由于地形、地质、土壤条件复杂,水灾分布面积广,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各种类型的水灾都有发生,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灾害频繁严重。据记载,自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的2155年中,全国发生较大洪涝灾害1092次。黄河1949年以前的2551年内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如1933年黄河下游大堤决口54处,淹地1650万亩,360多万人受灾,死亡1.8万人。长江中下游在此期间,大约平均十年发生一次大洪水。1870年特大洪水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几乎全部被淹,灾害空前。1931年大洪水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受灾人口达2800多万,死亡14.5万人,汉口市被淹达 3个多月。淮河流域1400~1900年间发生水灾约350次。1931年大水,淹没农田7700万亩,死亡7.5万人。海河流域自1368~1949年,发生水灾387次,洪水曾多次波及北京市和淹没天津市。珠江1915年大水,珠江三角洲灾情严重,广州市被水淹7天。松花江1932年大水,哈尔滨市区曾被淹没。1949年以后,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均曾发生20世纪以来最大洪水,大水灾年全国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平原易涝的农田面积达3.5亿亩,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涝灾。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最为严重。中国的渍灾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珠江三角洲和台湾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渗透性差,地下排水出路不畅而产生渍灾。沿海各地及大、小岛屿均受风暴潮灾害威胁,渤海、 东海、 南海沿岸为主要风暴潮灾害地带,以广东、海南两省沿海地区受灾最为频繁。中国自1949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灾防治工程建设,常遇水灾得到初步控制,但一般标准较低,而且众多支流尚未治理。因此,水灾对社会经济发展仍是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
  水灾防治  对不同类型的水灾,采取不同的防治原则和措施。防治洪涝灾害多采取控制调蓄和疏导排泄相结合的措施,如修建蓄洪、滞洪工程、疏浚整治河道和修建堤防等;防治渍灾以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为主要措施;对于潮灾主要采取防御措施,如修建海堤和修建水闸防止潮水倒灌等。防治水灾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采取非工程措施,如加强经常受灾区的管理,建立水情预报、预警系统,修建安全设施等以减轻灾害损失。(见防洪、除涝、治渍)
  世界各国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水灾防治工作,从主要依靠工程措施,逐步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密切结合的方向发展。同时更注意综合措施的作用,如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林业和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布局密切结合,以减少水灾的损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2: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