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桑巴特,W.
释义 Sɑngbɑte
桑巴特,W.(卷名:经济学)
Werner Sombart (1863~1941)
  德国历史学派解体时期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于德国的埃姆斯莱本。曾在比萨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学。柏林大学毕业后,留学意大利。1906年被聘为柏林商学院教授。1917年接替A.瓦格纳(1835~1917)任柏林大学教授,1931年退休,被聘为名誉教授。1904年与M.韦贝尔(1864~1920)等合编《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等杂志。
  主要著作    有《19世纪的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1896,1924年第10版改名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无产阶级》(1906),《犹太人与经济生活》(1911),《资产者:现代经济人的思想史》(1913),《现代资本主义:从始至今的全欧经济生活历史体系的表述》(1902),《三种国民经济学》(1930),《国民经济学与社会学》(1930),《德国社会主义》(1934),《社会学》(1936),《论人类》(1938),《世界观、科学与经济》(1938)等。
  经济思想    桑巴特青年时期曾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走向反动,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德国法西斯分子上台后,他所著的《德国社会主义》倾向于“民族社会主义”,终于成为希特勒国社党的辩护人。他认为经济现象应该与历史的社会的整体联系起来理解,经济学应该是“经济社会学”。他将历史上的经济学说划分为三类:①规范的经济学;②叙述的经济学;③理解的经济学。他认为重农主义和古典学派是“规范的”、“叙述的”经济学,历史学派是“叙述的”、“理解的”经济学,他强调理解的经济学。
  桑巴特本是G.von施穆勒的学生,在施穆勒与C.门格尔的“方法论论争”以及与韦贝尔关于“价值判断论争”之后,他一面继承了历史学派的遗产,一面企图克服历史学派缺乏理论体系的缺陷。他认为历史的记述不应有“价值判断”,因为“价值判断常常是主观的,而且只能是主观的。”在《现代资本主义》一书中,他使用了“经济体制”与“经济时代”两个基本概念,来作为理论与历史的统一体系和方法。所谓“经济体制”是指具有一定性质和类型的经济生活方式,即受一定的经济思想所支配,应用一定的技术的劳动组织。由这种精神、技术和劳动组织所形成的经济体制,构成其“理念型”。运用这种“理念型”工具来观察、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实,并用它来测定与各个具体的历史现实之间的差距。
  桑巴特的“经济时代”概念是和他的“经济体制”概念相呼应的,他把这种纯粹的“理念型”的“经济体制”,规定为“全盛时期”,即高度发达时期。在“全盛时期”的前后,掺杂有其他经济体制的过渡期。在“全盛期”以前,则为“初期”或“早期”,以后则为“后期”或“晚期”。他认为不同的经济时代,各受一种经济意识所支配,这种经济意识形成经济生活方式,创造一种经济的劳动组织。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是“资本主义精神”。他根本否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定历史发展客观必然的规律性,而强调经济意识或精神,陷入了主观历史唯心主义。
  参考书目
 M.J.plotnik , Werner  Sombart and His Type of Economics,Eco Press,New York,193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