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南事变 |
释义 | Wɑnnɑn Shibiɑn 皖南事变(卷名:军事) Southern Anhui Incident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按照预定的阴谋,于1941年1月在安徽省泾县茂林以东山区,以重兵包围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的反共事变。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德国法西斯军队横扫西、北欧,法、荷等国投降,英军退守本土的情况下,急于谋求结束侵华战争,转兵南进,夺取英国、美国、法国、荷兰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便以撤出南宁、龙州为钓饵,加紧对国民政府当局的诱降活动。英、美则力图利用中国钳制日本南进,加强了对国民党政府军事和经济援助。苏联为防止日本北进,避免两面作战,也积极支援国民党政府抗战。蒋介石集团把这一国际形势视为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可乘之机,于是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把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向华中。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即《皓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诬指坚持华中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破坏团结,破坏抗战,限令其在1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同时,令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率10万人向皖东北进攻,第2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率5万人向皖东进攻,妄图实现其配合日军夹击、歼灭华中新四军、八路军的阴谋。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1月9日,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发出复电(即《佳电》),历陈八路军、新四军3年多来坚持团结抗战,抗御众多日军,收复广大失地的事实,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的阴谋,驳斥何、白《皓电》的反共诬蔑,严词拒绝其强令华中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北移的荒谬要求;并表明为顾全团结抗战大局,挽救民族危亡,愿将新四军皖南部队移至长江以北。但蒋介石视中共的让步为怯弱可欺,秘密制定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于12月 8日以何、白名义再次电令(即《齐电》):在12月31日前,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在1941年 1月底以前,华中的新四军也要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第 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加紧围歼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的部署,并竭力为其发动反共内战制造舆论。顾祝同根据蒋介石的密令,以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秘密调集部队,加紧进攻准备。12月下旬,其第52、第 108、第40、第62、第144、第79师及新7师共8万余人,在泾县、太平、青阳地区,构成了对新四军皖南部队四面严密包围的部署,并以第2游击区副总指挥冷欣等部,在郎溪、广德至天目山一线,阻截新四军东去之路;李品仙以第 176师在长江以北无为地区布防堵击。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故意发布新四军北移消息,暗示日军封锁铜陵、繁昌和无为之间的长江江面,加紧“扫荡”苏南。这样,蒋介石集团发动的大规模反共内战一触即发,新四军皖南部队处境危殆。 在此严重形势下,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以自卫反击粉碎反共的军事进攻,争取时局好转;命令皖南部队于12月底全部北移。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确定了坚持皖东、巩固苏北、贯通苏皖联系、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东进的方针,进行坚决自卫的紧急动员,并指示江北游击纵队及苏南部队积极准备接应皖南部队北移。 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对中共中央关于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的正确方针没有坚决贯彻,对执行皖南部队迅速北移的指示又迟疑不决,经中共中央再三督促,才于12月28日确定皖南部队全部以战备姿态,绕道茂林、三溪、旌德、宁国、郎溪到溧阳,待机北渡。 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编为 3个纵队:第1团、新1团为第1纵队;第3团、新3团为第2纵队;第5 团、特务团为第3纵队。军部机关和直属部队随第2纵队跟进。1941年1月4日晚,部队从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天雨路滑,在章家渡通过青弋江浮桥又因水涨迁延时间,部队未能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被迫在茂林地区停留 1天。6日晚,各纵队继续向三溪、旌德方向前进。7日拂晓,遭国民党顽军第40师前哨部队拦击,蒋介石聚歼新四军皖南部队的枪声自此打响。新四军奋起自卫,击溃拦阻的国民党顽军,继续向星潭进发。在星潭附近,又遇凭险固守的第40师 2个营阻击,战斗形成对峙,此时,项英等人又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部队从原路返回,改向西南方向行动,从而打乱了原定行动部署。8日,新四军部队行动一开始即遭第79师拦阻,被迫折回里潭仓,在山谷隘路中反复转进,极度疲劳。 ![]() 国民党顽军包围圈越缩越小,云岭、茂林等地被新7师、第144师占领,新四军退路被切断,形势愈加险恶。8日晚,军部率第2纵队等部冒雨北进,决心突出重围,由铜陵、繁昌间北渡。先头部队通过高坦时,与第 144师遭遇。9日,叶挺军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士气大振,激战竟日,第144师退缩茂林。新四军部队继续向北突围,由于情况不明,山路崎岖,开进速度缓慢,一夜仅行10余公里。10日晨,在茂林以东石井坑复遭国民党顽军 5个师合击,新四军皖南部队完全陷入重围。中共中央和中原局获悉后,先后电令由叶挺军长和东南局副书记、新四军军分会委员饶漱石负责指挥,坚决率部突围;同时,由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在重庆继续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要求其停止进攻,撤围让路。但蒋介石一意孤行,竟密令顾祝同加紧围攻,并于 1月12日发起总攻击。新四军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浴血苦战,固守石井坑待机突围,并多次打退国民党顽军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至14日,阵地均为国民党顽军占领。除前后约2000人分散突出重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军长叶挺与国民党顽军谈判时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数以千计的被俘人员,被囚禁于上饶附近七峰岩、茅家岭等地的集中营,遭残酷的刑讯和迫害。他们坚贞不屈,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仍建立中共的秘密组织,英勇顽强地开展狱中斗争。其中一部分于1942年5、6月间暴动,奔向五夷山,历尽艰险,重返新四军,投入新的斗争。 国民党顽固派围歼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的阴谋得逞后,一面在皖南加紧“清剿”,搜捕失散和隐蔽坚持斗争的新四军人员;一面部署向华中新四军、八路军大举进攻,决意进一步扩大内战。日军则乘机大肆挑拨,企图从中渔利。1月17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声称将叶挺交军法审判,使国共合作面临全面破裂的危险。 为了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中共中央除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各抗日根据地,随时准备在军事上进行坚决自卫外,在全国展开了猛烈的政治反击。1月1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全面揭露蒋介石集团制造皖南事变,摧残抗日力量的真相,强烈要求严惩肇事祸首,停止反共战争。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亲笔题词,揭露和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中国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全国广大人民、民主党派、海外侨胞以及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宋庆龄等人打电报怒斥蒋介石,指出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的行动。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被迫不得不暂时收敛其反共活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从此,新四军进入新的斗争阶段,广大指战员在刘少奇、陈毅的直接领导下,继续高举团结抗战旗帜,驰聘大江南北,坚持敌后艰苦斗争,保卫华中抗战阵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强大的抗日队伍。 ![]()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