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狄慈根,J. |
释义 | Dicigen 狄慈根,J.(卷名:哲学) Joseph Dietzgen (1828~1888) 德国工人哲学家。1828年 12月9日诞生于布兰肯堡的一个制革匠家庭。中学二年级后便辍学在家劳动和自学。1848年革命期间,他热情地宣传革命。曾侨居美国、俄国。1869年初回到德国,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活动,并坚持钻研哲学。1884年,移居美国,曾任《社会主义者》、芝加哥《工人报》编辑,1888年 4月15日病逝于芝加哥。他的主要著作有:《人脑活动的本质》(1869)、《论逻辑书简》(1880~1883)、《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1887)、《哲学的成就》(1887)等。他在L.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后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成长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独立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若干原理,反对了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捍卫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高度赞扬。 狄慈根通过自学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他论证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认为物质不仅限于有重量的可感触的东西,它是一切真实的存在,从而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他重视哲学同自然科学的联系,认为二者相互促进。他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阐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理。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都生活在矛盾中。他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了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特殊与普遍、有限与无限、必然与自由等范畴的辩证关系。狄慈根不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不依靠G.W.F.黑格尔而发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狄慈根着重研究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他提出,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一切事物是思维的对象,它们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意味着从感性获得的形形色色的材料中,把握抽象的、概括的或普遍的东西。他认为,人的认识和认识的对象只是近似地一致,因而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深化的过程。他还认为,认识论也是辩证法,也是逻辑学。 狄慈根完全赞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他认为人类的存在不应当由人类的意识来说明,而应当由经济状况,由谋生的方式和方法来说明。他认为道德也是从社会生活的物质必要性中产生出来的。狄慈根还是一个战斗的无神论者,他反对调和科学和宗教。 狄慈根从事写作的时候,正是庸俗唯物主义传播最广的时期。所以,他特别强调唯物主义的历史演变,强调唯物主义的辩证性质,即强调必须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懂得人的每一种认识的相对性,懂得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全面联系和相互依存。 在狄慈根的著作中,有些地方用词不当,思想混乱,甚至观点错误。但是,狄慈根的哲学党性原则非常鲜明。他把马克思推崇为自己哲学学派的领袖,在紧要的关头总是坚定地声明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他批判唯心主义是“瞎眼鸡”,指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是“信仰主义的有学位的奴仆”,中间党派是最可鄙的。对此,列宁十分称赞。马赫主义者把狄慈根的个别错误观点加以夸大,把他说成是“经验批判主义的先驱者”,他的儿子E.狄慈根甚至杜撰出“狄慈根主义”,称他为“自然一元论”的创始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