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资源开发利用 |
释义 | shuiziyuan kaifa liyong 水资源开发利用(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兴建蓄水、引水和提水等水利工程设施,控制和调节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各个部门的用水需要。用水分为耗损性用水和非耗损性用水两大类,前者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将水从河流、水库、湖泊中引至用水地点,消耗和污染大量的水;后者如水力发电、水运交通、淡水养殖和环境水利等,只要求水体有一定的流量和水位,消耗的水量很少。 开发利用的方式 因地貌、地质、水源条件不同而异。山丘区地面蓄水和自流引水的条件较好,一般修建水库、渠道,引用河川径流;有时也修建扬水站为局部高地抽水。平原区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好,则以开凿水井开采地下水为主;也有修建平原水库和水闸拦蓄部分洪水。水网圩区水源丰富,则多修建机电排灌站,雨季排水,旱季灌溉。对大、中河流,则常在峡谷地段修堤筑库,调节径流集中落差,以防洪兴利。 发展过程 一个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初期,流域内用水量很少,用水户可以按照需要随意取用,不会发生争水矛盾,水利工程多为单目标开发。②以供定需的管水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流域内用水量接近或超过可能控制利用的水量,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争水现象不断发生,各用水户随意取用已不可能。此时必须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多目标开发,做到一库多能,一水多用,计划供水,科学用水。③跨流域调水阶段。流域内用水量大大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即使合理开发当地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也不能满足流域内各部门用水的需要,此时便考虑把多水流域的水调至缺水流域,实行多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和调配。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无论多水或少水的国家,都有缺水地区,因而跨流域调水工程相继兴建。大规模跨流域调水是一项复杂的改造大自然的工程,在实施之前,要从经济效益、技术难度、生态平衡、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开发利用概况 根据1977年联合国水会议文件估计,世界各国到1973年止共修建了 10000多座大型水库,总库容超过 5万亿立方米,其中库容大于50亿立方米的水库有140多座,总蓄水量约4.3万亿立方米。1975年全世界农业用水2.1万亿立方米,工业用水6300亿立方米,城市给水1500亿立方米,水库蒸发1100亿立方米;总计用水量(包括水库蒸发)接近 3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 6.4%。1975年总用水量与1900年相比增加了6.2倍,其中农业用水增加5倍,工业用水增加20倍,城市给水增加 6.5倍。预计到2000年时,全世界总用水量可达 6万亿立方米左右。中国到80年代初已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000座,总库容4200亿立方米;机电排灌工程总抽水能力5790万千瓦。在中国北方地区修建机井 241万眼;建成水闸24910座,万亩以上的灌区5288处;发展水电装机2000多万千瓦。根据1979年资料估算,不包括水力发电用水在内,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约4770亿立方米。 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将产生一些重大的水资源问题:供水不足而造成水荒、耗损性用水与非耗损性用水矛盾、不同用水户的争水、地下水超采和水质污染等。因此,未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单纯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量,而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考虑,必须:①在查明供需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不同发展阶段的供水和需水数量,提出供需不平衡的可能解决途径,探索最优的解决方案。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开发、联合调度,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地面取水建筑物和地下取水建筑物的重叠和失效。③水量和水质同时控制。在制定供水规划考虑水量的同时,规定污水排放标准,要有明确的水源保护措施。④开源与节流并重。当开源潜力不大或者工程投资很高时,节约用水则是缓和供需矛盾的主要出路。节水措施包括循环用水、定量供水、调整水费制度、改革工艺流程和宣传教育等。从长远利益考虑,推行节水型社会,乃是解决城市水源不足和减少污水排放量的重要对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