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求知欲 |
释义 | qiuzhiyu 求知欲(卷名:教育) thirst for knowledge 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这就是求知欲。求知欲强的人自觉地、积极地追求知识,热情地探索知识,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可见,求知欲虽与好奇心同属对事物的探究倾向,但二者不尽相同。一般的好奇心表现为人追求认识事物的短暂的探索行为;而求知欲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欲求、认知需要,表现为人坚持不懈地探求知识的活动。 儿童在5、6岁时,初步的求知欲开始出现。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特别是在入学后系统地学习知识的进程中,求知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学生的求知欲也并非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它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J.R.施曼曾提出利用一般的好奇心通过诘问的训练,引导儿童探索知识以培养求知欲的方法。许多学校采取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情境与条件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经验证明:教师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助长学生求知欲的发展。此外,通过其他途径和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也有助于求知欲的激发和培养。 作为内在精神需要的求知欲一经形成,就又成为构成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从这一点说,求知欲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只靠求知欲还不能保证取得最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对特定的知识有特别强烈的求知欲,则不一定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对有不同强度求知欲的学生采取哪种类型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例如,据J.P.弗里研究认为: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学生控制 (student-control)型的教学效果高于教师控制(teacher-control)型的教学效果, 对求知欲低的学生来说结果则相反。因此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有密切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