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季驯
释义 Pan jixun
潘季驯(1521~1595)(卷名:水利)
  中国明代治河专家。字时良,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一日生于乌程,万历二十三年(1595)四月十二日卒于乌程。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简称总河),主持治理黄河、运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贡献。
  明代前期黄河下游水道紊乱,主流迁徙不定。朝廷把保证京杭运河畅通作为治河方针,采取了北堵南疏、分流杀势的治黄方略,河患日益严重。潘氏主持治河后,提出并实行了束水攻沙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对稳定河势、减少河患,起到了一定作用。他首任总河,就提出“开导上源,疏浚下流”;再任总河,提出治黄的根本之计在于“筑近堤以束水流,筑遥堤以防溃决”;第三次任总理河道,兼管漕运,系统提出治理黄、淮、运的规划方案和工程措施,对河防工程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第四次出任总河,坚持并发展了第三任时的主张,更加重视堤防建设。
  潘季驯吸取前人如刘天和、万恭等的成果,总结新的经验,逐步形成“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理方略,核心强调治沙,基本工程措施则是筑堤固槽,以堤治河,遥堤拦洪,缕堤攻沙,减水坝分泄特大洪水,改变了历代在治黄实践中只重治水,不重治沙的片面倾向。他的主要贡献是:①注意黄河水文特征,利用水沙规律刷深河槽,把治沙提到治黄方略的高度,实现了治理思想的重要转变;②提出并实践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三条措施,即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③系统总结、完善了堤防修守的一整套制度和措施。近现代水利专家对他的基本主张都有较高的评价。由于历史的局限,其理论只有定性描述而无定量分析;治理活动只是在下游,因此不可能改变河床淤积的趋势;蓄清刷黄方策加剧了淮河的淤积和淮河中游以及里下河地区的水灾。潘氏的代表著作《河防一览》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共14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