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约旦 |
释义 | Yuedan 约旦(卷名:世界地理) Jordan/Urdunn,Al 亚洲西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北界叙利亚,东北接伊拉克,东和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邻巴勒斯坦。西南一角临红海亚喀巴湾,海岸线长仅15公里,亚喀巴港是唯一出口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人口337.5万(1984)。首都安曼。 自然条件 国土大部分为高原,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海拔650~1000米,西部高,东北较低。 最西部为裂谷带,是东非大裂谷带的北延,自北而南分为约旦河谷地、死海谷地、阿拉伯谷地3段。 谷地大部分低于海平面,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裂谷带以东陡升为高地,属背斜构造,山峰海拔1000~1400米。东和东南为沙漠,面积占全国4/5。北部为火山熔岩和玄武岩,南部为砂岩和花岗岩组成,多被风蚀。全境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唯西部约旦河流域属地中海型气候。年降水量西部边区为500~700毫米,东部约100毫米,东南部仅50毫米。约旦河流域土质较好,宜于耕种。死海是世界上盐分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湖水含盐度约300‰,无水生植物和鱼类。湖岸土地亦含盐度高,林木稀少。死海中氯化物储量丰富。矿藏中,磷酸盐储量约20亿吨,居世界前列,分布于安曼西北。还有铁、锰、铀、重晶石、石英、石膏、大理石、石油等。约旦河水流湍急,不适航运,富水力和灌溉之利。 居民和发展简史 居民大部分属阿拉伯人。其祖先来自阿拉伯的奎西族和南阿拉伯的也门族。还有少数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等。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8%信奉基督教。 阿拉伯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198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6‰。定居人口约占半数,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城镇和农村。半游牧人口主要分布在安曼附近地区和马安南部高地。游牧民约4~5万,散居在全国其他地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9.2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安曼和其他几个城市为中心的地区以及交通沿线人口密度较大。城市人口比重42%(1982),东部沙漠地区人口非常稀少。 历史悠久,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公元7世界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6世纪被土耳其占领,属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分巴勒斯坦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名外约旦。英国在外约旦建立了在其控制下的“外约旦酋长国”。1942年,改国名为哈希姆外约旦王国。1946年英国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 1947年5月改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1949年4月,改国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1977年4月同中国建交。 经济地理 农牧业国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吸收外资,鼓励私人投资,推行“贸易自由化”,重视吸收侨汇和发展旅游业,经济有所发展。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7%,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6.2%(1982)。 全国可耕地占总面积约10%,已耕地面积50万公顷,占总面积5.2%,其中7%为水浇地。1967年在约旦河谷(加瓦)修建了水库和渠道,水利事业有发展。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足自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大麦、果木和烟草等。 果园(葡萄、橄榄、柑橘等)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多分布在北部,约旦河谷出产的水果和蔬菜占全国80%以上。畜牧业主要有羊、牛、骆驼。60年代开始发展工业,1982年工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5.9%。 主要有采矿、 食品加工、炼油、水泥、卷烟等。磷酸盐开采和加工是规模较大的工业部门,1982年产磷酸盐439万吨。主要产地在安曼附近的鲁塞法和哈萨地区。亚喀巴建有磷酸盐肥料厂。 全国交通路线集中在西部,并通巴勒斯坦地区和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在西亚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 铁路长550公里,公路长7080公里。其中,从叙利亚通过安曼、马安,直达沙特阿拉伯的铁路和从安曼南通亚喀巴港的“沙漠公路”,都是南北交通干线。有两条输油管,一条从波斯湾达兰(沙特阿拉伯)开始,另一条起自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均通过境内抵达海法港和赛达港(黎巴嫩)。安曼设有国际航空站,通联中东、欧、美、澳大利亚等地。 对外贸易地位重要。 进口物资主要是粮食、 肉类、纺织品、交通运输设备和工业器材等;出口主要是磷酸盐、蔬菜、水果等。进口商品主要来自联邦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 出口商品主要输往沙特阿拉伯、 叙利亚、科威特等国。旅游业收入是主要外汇收入之一。1972年后,大力开发约旦河东岸旅游区,旅游业迅速发展。1982年旅游收入4.55亿美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