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报论
释义 Sanbaolun
《三报论》(卷名:哲学)
  中国东晋僧人慧远阐述因果报应思想的论文。当时一些学者怀疑善恶无现报,论文对此作了回答,强调报应非限于现报,因而题名为《三报论》。论文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业”,指人的行为、讲话和思想活动。业有三种性质:善、恶和无记。无记指非善非恶。人们据作业的不同性质而相应地得到不同的报应。所谓现报,就是今生作业,今生便受报应;生报是今生作业,下一世受报应;后报是今生作业,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而受报应。报应之所以有先后,是由于受报应要通过人心,而心要对事物有所感受才有反应活动,感应有快慢,所以报应有先后。慧远针对时人根据“积善而秧集”、“凶邪而致庆”的事实提出的质问,强调“此皆现业未就,而前行始应”。善人受祸,恶人受福,是他们前世行为所得的报应,今世行为所受的报应还没有显现出来。这个重要观点,把报应前推后移,使人们无从在现世验证,从而在理论上得以自圆其说,巧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争论,影响甚大。时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多以儒家典籍为据,慧远为此还特意指出“世典以一生为限,不明其外”。与《三报论》密切相关,慧远还为答东晋重臣太尉桓玄怀疑因果报应而作《明报应论》,阐发了因果报应的根源。慧远的因果报应学说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人生哲学,是肯定灵魂不灭和将因果律神秘化的必然结果。论文载《弘明集》卷5,版本以《四部丛刊》影印本为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