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食蚜蝇科 |
释义 | shiyaying ke 食蚜蝇科(卷名:生物学) Syrphidae; hover flies 双翅目环裂亚目的1科。头部新月片不显著,颜多少突伸;翅r4+5与m1+2间有伪脉,常具鲜明色斑的蝇类。本科昆虫通称食蚜蝇。全世界已知5000种,其中分布于新热带界的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1/3;新北界和古北界次之;中国已知300余种。此外,已知食蚜蝇的古化石昆虫70余种,大部隶属于黑蚜蝇亚科(Chilosiinae)和食蚜蝇亚科(Syrphinae)。 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个别种类体长可达40毫米。体宽或纤细,光滑或具毛,体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斑纹,某些种类则有蓝、绿、铜等金属色,外观似蜂。头部大。雄性眼合生,雌性眼离生,也有两性均离生。新月片缺如或不清楚。颜变异很大,或正中突起,或下半部略向前突,或自触角以下向前呈圆锥形突出,或向下延伸。触角3节,芒位于第3节背侧,或触角很长,向前直伸,芒位于第3节末端,称端芒;芒裸或羽状。一般喙短,少数种类喙特别细长,几与体长相等。胸部一般无刚毛。翅大,翅脉在r4+5脉与m1+2脉之间有一条褶皱状或骨化的伪脉,极少数种类缺如,伪脉是识别本科昆虫的主要特征。足简单或特化。腹部狭长、扁宽或棒棍状,至少可见4节,一般可见5~6节,末端数节形成尾器,雄性中一般不对称,扭转、背面不易见。 卵一般产在蚜群中的为白色,长形,卵壳具网状饰纹。幼虫11节,无头,呼吸系两端气门式及后气门式。幼虫常有4种类型。①半球型:体背突出,表面具刻纹,后气门式,如蚁穴蚜蝇属;②短尾型:体圆筒形,后呼吸管短,在后气门周围簇生羽状毛,如粗股蚜蝇属;③鼠尾型:圆筒形,尾端有一根长呼吸管,能伸缩自如,伸出水面呼吸,如长尾裸芒蚜蝇;④食蚜型:前端尖细,后端粗大,腹面平坦,体表粗糙多褶襞,如食蚜蝇属。 食蚜蝇成虫早春出现,春夏季盛发,性喜阳光,常飞舞花间草丛或芳香植物上,取食花粉、花蜜,并传播花粉,时或吸取树汁。成虫飞翔力强,常翱翔空中,或振动双翅在空中停留不动,或突然作直线高速飞行而后盘旋徘徊。食蚜蝇本身无螫刺或叮咬能力,但常有各种拟态,在体型、色泽上常摹仿黄蜂或蜜蜂,且能仿效蜂类作螫刺动作。如体大、被毛、具黄黑斑纹的 Criorhina属摹仿熊蜂,蚁穴蚜蝇亚科的某些种类摹仿蜜蜂。 幼虫生活习性复杂,因此,口器随种类而异,鼠尾型的种类口器缺如,在木材中生活的种类口器发达,食蚜蝇属的口器则特化成刺吸式。①腐食性:幼虫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如Myiolepta属幼虫生活于腐蚀的树木中,并在其中越冬;也有部分幼虫生活于污水中。此外,某些类群的幼虫生活在其他昆虫的巢内,如蜂蚜蝇属生活在蜜蜂、胡蜂巢中,吞食已死的幼虫和蛹;蚁穴蚜蝇属幼虫则生活在蚁类及白蚁巢中,以其排泄物为食。②植食性:如Mesogramma属幼虫能钻入植物木质部中生活,而拟蜂蚜蝇属和球蚜蝇属的幼虫则为害植物的球茎,如水仙拟蜂蚜蝇为害水仙属及其近缘植物的球茎,灰条球蚜蝇和瘤茎球蚜蝇在欧洲为害洋葱,在英国为害水仙属。③捕食性:食蚜蝇亚科的绝大部分种类的幼虫均系捕食性,且多以捕食蚜虫为主,如食蚜蝇属、细腹蚜蝇属、鼓额蚜蝇属、小蚜蝇属等幼虫均能捕食大量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蓟马、鳞翅目小幼虫等,为这些害虫的有效天敌。 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花粉才能发育繁殖,否则卵巢不能发育。许多种类的成虫在露天或树林中飞翔交配,交配时间仅1~2秒钟。雌虫产卵于蚜群中或其附近,以便幼虫孵化后即能得到充足的食料。有时也产卵于叶上或茎部。每一雌虫产卵数百至千余粒不等。幼虫孵出后立即能捕食周围的蚜虫。某些种类的成熟幼虫有迁移现象。一般以幼虫或蛹在土中、石下、枯枝落叶下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华北地区年发生4~5代,南方地区年发生5~7代,也有1年发生1~2代的。通常从产卵到成虫羽化需16~28天。夏季卵期2~3天,幼虫期与蛹期几乎相等,约6~7天。 食蚜蝇大部分种类的幼虫是蚜科、蚧科等同翅目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是一支有效的力量。成虫在取食花蜜、花粉的同时传播花粉,对农业有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