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启超
释义 Liɑng Qichɑo
梁启超(1873~1929)(卷名:经济学)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康有为的学生。在变法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和康有为齐名,当时并称康梁。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宣扬保皇、改良,反对革命。晚年在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任教,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经济思想  梁启超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宣扬实现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他抛弃了初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商立国”的口号,提出“以工立国”(《变法通议》),认为建立和发展现代大机器工业是使中国富强的根本措施,要求国家奖励富人“出其资本兴制造等事”(《〈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他以西方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为武器,尖锐批判了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指责洋务派的官僚垄断政策是中国工业衰弱不振的根本原因,认为封建统治下的逢关纳税,遇卡抽厘,黩吏需索,扦手留难,是中国商务发展的巨大阻力。
  在农业方面,梁启超主张在保持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由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租地经营农场。在戊戌变法前他写的《说橙》一文中,就描绘了一个资本家租地、雇工经营的果园。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鼓吹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的文献。
  对帝国主义的揭露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清朝廷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梁启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他指出,帝国主义维持清朝统治,利用清朝廷掠夺中国路权、矿权和其他经济权益,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是比用军事力量消灭一个国家更加危险的“灭国新法”。面对着日益加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他改变了自己原来赞同自由贸易的立场,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维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反对马克思主义  1902年以后,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兴起,梁启超逐渐把斗争矛头由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转向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经济思想大论战中,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将。他攻击革命派“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宣扬“地主勤劳起家”论,把地租说成是地主“勤劳所应享之报酬”(《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他指责革命派主张土地国有是剥夺小农,认为消灭土地私有制会危及整个私有制度,破坏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他反对革命派“节制资本”的主张,鼓吹“大资本家利益至上”。认为垄断资本的出现是“物竞天择自然之运”,大资本家是振兴实业的时代英雄。中国只有建立起大资本家的垄断组织,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即使大资本家垄断组织的发展给劳动者带来灾难和不幸,劳动者也应该为所谓“社会进步”而“忍其痛苦”(《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
  五四运动后,梁启超指责社会主义违反中国的国民性,认为中国不存在产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无所凭借,中国首先应该欢迎资本家发展生产,而不应该进行“主义的运动”(《复张东荪论社会主义运动》)。他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反对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
  对中外经济思想的研究  梁启超在向中国介绍西方经济学说方面起过一定作用。早在戊戌变法前,他就一再指出西方的“富国之学”(政治经济学)对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有重要意义。他在1902年写的《生计学沿革小史》,是近代中国人所写的第一本关于外国经济学说史的专书。梁启超又是中国近代最早注意研究中国经济思想遗产的人,他的《子墨子学说》、《墨子学案》、《管子传》、《王荆公》等著作中,都有相当部分分析了有关人物的经济思想。他还曾有过著一部《中国生计学史》即《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打算。梁启超的这些研究,对后来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