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辰鱼
释义 Liɑng Chenyu
梁辰鱼(约1521~约1594)(卷名:中国文学)
  明代戏剧家。字伯龙,号少白,一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其父梁介为平阳训导,“以文行显”。辰鱼身长八尺余,疎眉虬髯,好任侠。不屑就诸生试。家有华屋,专门接纳四方奇士英杰。嘉靖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都与他往来,戏剧家张凤翼也是他的好友。梁辰鱼得到过著名音乐家魏良辅的传授,又与郑思笠等精研音理,对改革昆山腔作出了贡献。他在当时的曲坛上颇负盛名,“艳歌清引,传播戚里间。白金文绮,异香名马,奇技淫巧之赠,络绎于道。歌儿舞女,不见伯龙,自以为不祥也”(焦循《剧说》卷二引徐又陵《蜗事杂订》)。
  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取材于春秋时代吴越兴亡的故事。首出《家门》云:“看今古浣纱新记,旧名吴越春秋”,可见此剧系依据名为《吴越春秋》的旧本改编而成。《录鬼簿》著录的元杂剧有《进西施》(关汉卿作)和《越王尝胆》(宫天挺作),剧本已佚。梁辰鱼曾“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苧》、《浣纱》诸曲”(《梅花草堂笔谈》)。他的作品可能吸收了元杂剧的成果。《浣纱记》的情节比史书上的记载和有关的历史传说更加丰富。如开头写范蠡与西施在苧萝西村的溪水边相遇并相爱,西施赠范蠡一缕溪纱作为定情之物。后越国为吴国所败,范蠡以国事为重,劝说西施到吴国去。临别时将溪纱分开,二人各持一半。末尾写灭吴之后二人在太湖舟中成婚,又取出溪纱,一同泛海而去。这些情节有助于塑造范蠡和西施两个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国者的形象。以二人的爱情故事和一缕溪纱贯串全剧始终,也使结构更加完整。剧本还着重批判了夫差的沉湎酒色、不辨忠奸,以及伯嚭的卑鄙贪婪、阿谀谄媚,而对含冤死去的正直有远见的伍子胥则深表同情,这类描写在明代中叶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编写的剧本,正如朱彝尊所说:“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固是词家老手。”(《静志居诗话》卷十四)该剧内容充实,辞藻华赡,“罗织富丽,局面甚大”(吕天成《曲品》),上演后受到普遍的欢迎,对推广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它“关目散缓”(徐复祚《曲论》),过于重视文辞音律而忽视戏剧冲突的设计和安排,宾白中骈偶语过多,这些缺点对后世传奇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自清代中叶以来,《浣纱记》中的许多单出,发展成了昆剧舞台上经常上演的折子戏。象《回营》、《转马》、《打围》、《进施》、《寄子》、《采莲》、《泛湖》等,都很有名。现存《浣纱记》较早的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本、金陵文林阁本和崇祯年间怡云阁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50种即据怡云阁本影印。通行的有明末《六十种曲》本。
  梁辰鱼的杂剧《红线女》,是根据唐代袁郊的文言小说《红线》改编而成的。剧本主人公红线虽然身份低微,但学识广博,武艺超群,胆大心细。她只身潜入魏博节度使戒备森严的住宅,盗走床头金盒,使一向飞扬跋扈的节度使田承嗣魂飞胆落,不敢向邻境发动不义之战。祁彪佳称此剧“工美之至,已几于金相玉质矣”(《远山堂剧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梁辰鱼还作有诗歌和散曲,但与他的戏剧创作相比,远为逊色。
  今存著作,除《浣纱记》、《红线女》外,尚有诗集《梁国子生集》、散曲集《江东白苧》,据记载他还作有《江东廿一史弹词》和传奇《鸳鸯记》,杂剧《红绡》,诗集《伯龙诗》、《远游稿》,均已失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