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州评话
释义 fuzhou pinghuɑ
福州评话(卷名:戏曲 曲艺)
  福建曲种,以福州方言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的说书艺术。流行于福建省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集居地区也有演出。福州评话起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现存有清雍正、乾隆年间的评话刻本《七星白纸马》等数部,可见当时评话已很盛行。
  福州评话是以说为主、兼有唱调的说书艺术。唱腔有序头、吟唱、诉牌三种。序头是演述正书之前的短篇书赞,类似古代说书的“入话”。吟唱是基本唱腔,可以用于表唱,也可表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曲调有〔高山流水〕、〔浪淘沙〕、〔连珠〕、〔滴滴金〕、〔泪句〕等。诉牌的音乐性较强,用于人物表白身世和倾诉冤情,唱时以筷子敲铜铙钹来间奏。另外,有时也结合故事情节采用民谣曲调,如〔贺年歌〕、〔真乌仔〕、〔三十六叫〕、〔五字叠〕等,编唱鸟名、花名、果子名,颇能引人入胜。
  演出方式有高台演出、书场演出两种。高台演出是农村农闲时节和城市人家喜庆时应邀演出,演期较短。书场演出多长篇大书,注重于情节紧凑热闹,富于悬念,以吸引听众。书场演出一般重说不重唱,公案书则只说不唱。语言是评话主要的表演艺术手段,讲求通俗、形象,常运用民间俗谚等口头语言,并以声音造型来使听众辨别各种人物。表情是评话的辅助手段,动作幅度不大,首重眼神,次及手势、姿态,以体现各种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外表特征,重神似,而不求形似。
  福州评话的书目繁多,已经收集记录的就有300余本。题材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公案书、家庭书等5种。长解书都是历史说部,有《三国》、《隋唐》、《精忠岳传》等。短解书是武侠小说,有《七侠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目前已很少有人讲述。半长短书有《水浒》等。公案书专讲清官为民请命、平冤决狱的故事,多是福州评话独有的富于地方色彩的书目,如《王公十八判》、《珍珠被》、《长泰十八命》等。其中《贻顺哥烛蒂》、《龙凤金耳扒》和《桐油煮粉干》,经过整理,有所提高。家庭书多反映家庭伦理、悲欢离合的故事,如《甘国宝》、《双玉蝉》、《玉蝙蝠》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和改编了《九命沉冤》、《流水欢歌》、《小城春秋》、《保卫延安》等书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