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代木雕
释义 Handai mudiao
汉代木雕(卷名:文物 博物馆)
Wooden Carvings of the Han Dynasty
  中国西汉和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木雕文物。主要有俑、动物及车船模型等立体雕刻和木椁板上的浮雕两类。木俑及木模型两汉都曾流行,西汉时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的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东汉时则流行于西北地区,在甘肃省发现最多。
  西汉最早的木俑,从技法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所受战国楚墓随葬木俑的影响,但雕刻得更为细致传神,如长沙马王堆 1号西汉墓出土的木俑。这些木俑分着衣的和不着衣的两种。前一种因通体穿着丝织品的长衣,所以只对俑头施加了精细的雕刻,躯体仅雕出肩、臀、腰、腿等大略轮廓,以支撑外着的彩衣。其中突出的有高度超过79厘米的两件戴冠男俑和10件体高69~78厘米的侍女俑。女俑面容秀美,以墨绘眉目,朱涂口唇,颇具风姿。后一种则雕出肢体衣纹的细部轮廓,然后施加彩绘,形体较小,多为歌乐侍仆,其中较为生动的是该墓北边厢出土的 5件坐姿乐俑,或吹竽或鼓瑟,高30厘米左右。到西汉晚期,江南地区随葬木俑不论题材和艺术风格都有些变化,江苏省盱眙、扬州等地出土的姿态生动的百戏木俑,以扬州胡场西汉晚期墓出土的坐姿说唱俑最为传神,技法已属于立体圆雕。除俑外,江南西汉墓也出土有木马及木船模型。广州出土的木船上还有持桨划船的木俑,为了解当时船舶的形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东汉时期的木俑,主要发现于甘肃武威地区,题材多为舞乐侍仆及鞍马和家畜、家禽等动物造型,还有前伸独角的镇墓兽。同时出现了较大的组合木雕,如前驾骏马的轺车模型,车上还有御车的木俑,全长 120厘米。此外还有牛车、耕牛牵犁和双人博戏等模型。雕刻技法仍以突出外轮廓为主,细部多用彩绘表达,因此雕制时用刀简练,块面棱线分明,仅在头部稍作细部刻画,作风拙朴浑厚。形体硕大的如高度超过80厘米的木马,头、身、尾等分别雕刻,最后嵌合或粘接成整体。形体较小的俑和动物雕像,则由整木一次雕成。制作最为精致的是双人对搏木雕,两个圆髻长衣的男子相对而坐,中间放置方形六博盘,一人以右手握博正欲投掷,对面的人以右手抚膝,左手前摆,似欲向对方讲话,姿态生动,眉目传神,把当时人们博戏的情景重现在今人面前。
  西汉的木椁板浮雕,发现于江苏省盱眙县东阳汉墓群中,都是作为椁室的顶板,画面朝向墓内。依据形状不同,画面呈长方形或方形。长方形画面的椁板浮雕长度达1.88米,高度为长度的1/4或1/6。所刻内容多与天象有关,包括日、月的形象和成组星宿,还有带翼的应龙。方形画面的,一般长45厘米,高40厘米,所刻多为历史传说或百戏杂技图像,其中有表现秦始皇泗水捞鼎的画面,在一座上有轺车和骑从的桥下,中央刻一巨鼎,左右各有 3人奋力以绳拽拉,鼎中伸出一张口吐舌的龙首,正欲将拽绳咬断。雕刻技法是将图像周围减地,使图像浮起,轮廓鲜明,不作细部刻画,古拙生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