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南省
释义 Hainan Sheng
海南省(卷名:中国地理)
Hainan Sheng
  中国最南省份,简称琼。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等岛屿。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南达曾母暗沙,与马来西亚为邻;东南濒临太平洋,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相望。辖3市、16县。面积3.4万多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655.74万。省会海口市。
  

自然条件


  海南地处热带,临近赤道,海域广阔,岛屿众多,雨量充沛,植物繁茂,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热带海岛自然特征。
  地质与地貌   省境由大陆型与海洋型两大类岛屿组成。海南岛为大陆型岛屿,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夏断块区华南断坳中的海南隆起带。在喜马拉雅运动后,分为北部琼雷凹陷和南部隆起两区。早更新世末,雷州地洼中部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使海南岛与大陆分离。晚更新世末,海面下降,海南岛重新与大陆相连。至全新世早期,海面上升,海南岛再次与大陆脱离。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是在巨大的南海海盆上发育起来的珊瑚岛礁。南海海盆是一个断陷盆地。海盆扩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隆起高地和深槽相间排列的地形。从海南岛隆起区到菲律宾隆起区之间共有7个带。 在东沙、西沙隆起带上形成了东沙、西沙群岛;在中沙隆起带上形成了中沙群岛;在南沙隆起带上形成了南沙群岛。上述群岛之间被海槽或海盆隔开。
  


  海南岛地形有4个显著特点:①多级层圈地形,由中部穹形山体向外,从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逐级降低,中间高,四周低,呈环状地形结构;②台地广阔,加上阶地,面积占全岛49.5%;③火山地形突出,在玄武岩台地上遍布成群成串火山锥;④沿岸红树林、红色砂堤、海滩岩和珊瑚礁岸都有发育,表现出热带海岸地貌特征。
  海南省地处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地带。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琼北发生过8级大地震,使大片陆地下沉海中,在铺前湾水下现今仍可见到村庄、庐、墓等遗迹。从1356年至1936年的 581年中,有历史记载的地震多达122次。
  海南省已发现50多种矿产,其中有开采价值的达30多种,包括铁、钛、钴、锰、铜、石油、天然气、水晶等。开采价值最大的矿产为石碌富铁矿和莺歌海油气田。
  气候   具有热带季风和热带海洋性气候的特色:①日照时数多,热量丰富。年日照时数2000~275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50~60万焦耳/平方厘米;②全年气温高,积温多。年平均气温22.5~26℃,1~2月平均气温16~26℃,7~8月平均气温25~29℃;③雨量充沛,有干湿季之别。年平均降水量1500~2600毫米,雨量最多的五指山东南坡可达5500毫米以上,是世界同一纬度地区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但受季风和台风影响,夏秋多雨,冬春少雨,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常有春旱或冬春连旱。④常年风大,台风频繁。除南沙群岛靠近赤道无风带外,其余各地都是大风区。海南岛中部山地山谷风发育,更加强了海陆风。年平均风速中部地区1~2米/秒,西部和西南部达3.8~4.7米/秒。南沙群岛是台风源地之一,台风引起的风浪曾使岛屿面积减少,也曾使某些岛屿面积增加。每年在海南省登陆或影响海南省的台风平均为7.9次。 1973年台风最大风速达61.2米/秒,琼海县城曾被冲毁。


  水文   河流短小,呈辐射状水系。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3大河流,流域面积大于3000平方公里。南渡江长311公里,是省内最长河流,年径流量71万立方米。海南省河流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昌化江长230公里,总落差达1270米。全省水力资源蕴藏量99.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64.7万千瓦。因降水变率大,干湿季分明,河水洪枯流量十分悬珠。昌化江宝桥站最大洪水流量为2830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只有3.6立方米/秒。河川多数属暴流性,洪水突发性强,洪峰高,历时短,急涨急落。
  土壤与动植物   以砖红壤为主,土壤淋溶快,有机物质易于淋失,氧化物积聚,富铝化作用明显。海拔400~750米之间的低山发育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 海拔750~1100米以上的中山,湿度大 ,发育山地黄壤。逾千米的山脊发育山地草甸土。海南岛西南部东方县境发育有红褐土(又名燥红土),土质疏松。海岛沿岸沙堤发育,滨海砂土呈环状分布,宽200~400米不等。南海诸岛为白色钙质沙土,上有鸟粪层。
  海南省是中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维管束植物有4200余种,其中约600种为海南省所特有。五指山、尖锋岭、坝王岭、七指岭、吊罗山等植物繁多,林木茂盛,终年翠绿,其中有野生稻、野生茶、野生荔枝、野芭蕉、野苦瓜等丰富的天然种质资源。植被典型类型是由热带常绿树种组成的热带季风雨林。乔木主要树种有青梅、各种桂木、榕、黄桐、见血封喉等。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清澜港等地红树林十分繁茂,树高可达8~15米,胸径可达20-40厘米。南海诸岛树木种类较少,高等植物约40种,有麻风树、三亚树、椰树等。沙滩上有海岸桐、羊角树、榄仁树等组成的灌木林。琼海东北部海岸和文昌北部海岸盛产麒麟茶。
  海南省兽类有7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5,鸟类有344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1/4。热带性食虫、食果动物种类最为繁盛。有长臂猿、坡鹿、猕猴,黑熊、云豹等珍贵动物。五指山林中有山蛭,人过即自行跌下,吸吮人血。还有巨蜥和有膜翅的飞蜥。海南多珍禽。鸟类多数羽毛浓艳,彩色缤纷,著名的有孔雀雉、海南鹩哥、朱鹮(又名吉祥鸟)、鹦哥。南海诸岛多鲣鸟,燕鸥。
  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和海南省先后建立了3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共达7.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2.2%。
  自然地理区   ①海南中部山地区。为穹窿山地,多雨、多雾、湿度大,林木茂密,土壤和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②海南北部台地区。玄武岩台地,火山地貌突出,热带季风雨林,林下发育砖红壤,缺水,风大,沿海港湾多。③海南东部海岸台地平原区。低丘、台地广布,谷地、平原交错,背山面海,热量足,雨水多,受台风影响大。④海南南部台地、平原区。海岸多呈港湾形态,无冬季,少台风,河流少,日照强,干季长,地面缺水,海湾天然景色优美,多自然旅游景点。⑤海南西部台地平原区。日照长,热量高,风害少,雨水少,蒸发强,易干旱。⑥南海诸岛区。包括西沙、南沙、中沙群岛,为珊瑚岛礁,岛屿面积小,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最高处才15米,热量高,雨水多,常风大,土层浅,植株矮小,土层有鸟粪。
  

发展简史


  西汉元封元年,海南置于汉王朝管辖,置珠崖、儋耳2郡,当时海南正处于原始社会父系公社时期。从西汉至南北朝,由广东、福建等地不断迁入的汉族移民推动了海南东北沿海地区的开发。南朝(420~479)汉人航船已达西沙群岛。由隋至唐,汉人逐渐由北部向南部、西南部外围扩展,环岛开发基本完成。汉族有二熟之稻、八收之蚕的生产水平,但黎族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宋、元两代是海南开发的兴盛时期。为避北方战乱,大批汉人入海南,南宋时约10万人,至元朝达17万人之多。宋代海南与广州、泉州、福州船只来往频繁,中国水师曾巡视西沙群岛。元代以军事屯田形式强制移民。从明代起,海南岛由广西划归广东,兴修水利,土地开垦规模扩大。水稻普遍一年二熟。渔盐业、冶炼业、手工业、商贸业等均有发展。清代海南兴起制糖业,锡矿、铜矿亦有开采,商业日趋活跃,与日本、新加坡、暹罗等均有贸易产往。清初海南编有《更路簿》,是渔民到南海诸岛的航海指南。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需要大量劳工,海南去新加坡移民人数较多。光绪二年(1876)海口设置琼洋海关。1891年起香港与海防之间有定期汽轮航行,海口成为停船港口。1902年(一说1906年)海南华侨从南洋引种,在定安种植几千株橡胶,至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30多个小胶园。1939年初日本侵占海南岛,大肆掠夺石碌、田独等铁矿和海南林木资源。1945年日本投降。 1950年4月30日海南解放,设立海南行政区公署。1988年8月23日成立海南省。


    

人文概况


  海南省素有“天涯海角”之称,历代封建王朝一直作为流放“叛道臣民”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初黎村苗寨仍是“刀耕火种”、“结绳纪事”,经济比较落后。60年代以来热带作物大规模发展。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后,对外实行特殊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人口和民族   海南省人口655.7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92人,是中国南方人口较稀的省份。有汉、黎、苗、回、壮等30个民族。黎、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5.9%。黎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及其以南;苗族在明代才移入海南,多居高山大岭中;回族聚居于滨海平原;壮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部。海南省是中国的主要侨乡之一,琼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200万人,主要侨居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文昌、琼海、琼山和万宁是主要侨乡。
  经济概况   海南省经济目前仍以农业为主,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73%,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工业以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农业经营较粗放,工业是资源开发型工业,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2.4%。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中部山区经济落后。省内有丰富的热量、生物、海盐、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充分,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农业   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橡胶、椰子、腰果、胡椒、咖啡等热带作物种植面积42.4万公顷。橡胶种植已有8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约30万公顷,年产干胶约16万吨,胶园遍布各县,其中以琼南胶区产量最高,也是今后重点发展区。椰子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约2万公顷,年产量7000万个,主要分布于文昌到三亚的琼东沿海,尤以文昌县最多。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但因自然灾害多,水利设施不足,耕作水平低,粮食产量远低于广东和全国的水平,粮食长期不能自给。甘薯是重要的辅助粮食。海南省是中国的糖蔗主要产区之一,但甘蔗生产不稳定,单产很低。热带水果种类繁多,海南有“百果园”之誉。水果种植面积约4万公顷,以菠萝、香蕉、芒果为最主要。


  畜牧业中养牛较有基础。兴隆牛是中国水牛良种之一。东方县建有示范牧场,种植澳大利亚优良牧草1800公顷。文昌猪、临高猪、万宁东山羊、琼山雍羊、文昌鸡、琼海嘉积鸭、定安四季鹅等优良畜禽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海南省是中国两大热带林区之一,1943年有天然林1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9%。由于长期过量砍伐,80年代中期天然林减少29.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18.4%。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坝王岭、尖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5大林区。热带珍贵树木200余种。坡垒、花梨、野荔枝、母生、子京为5大特类材树种。


  海南省环岛200米水深的大陆架渔场面积较广,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近3万公顷,适宜港养的港湾30多个。鱼虾、 贝、参、 藻、蟹等渔业资源丰富。北部湾、昌化、清澜为海南3大渔场。水产以海洋捕捞为主。 白马井是最大渔港、清澜、三亚、博鳌、港北、新村、新英等也是重要渔港。
  工业   海南省原有工业基础相当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较大发展。制糖、罐头食品、铁矿石、木材、原盐、橡胶轮胎等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工矿业主要集中于海口市和昌江县。前者以橡胶、食品和电子工业为主;后者以铁矿采掘为主。
  制糖业是海南省经济的主要支柱,全省有39个糖厂,主要分布于琼北。橡胶制品工业已成为海南品种比较齐全的工业部门,主要集中于海口市,少量分布在农垦系统。海南是亚洲八大铁矿石开采基地之一,石碌铁矿为大型机械化露天矿,年产高品位铁矿石460万吨。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热带海盐生产基地,有大小盐场19个,年产盐25~40万吨。莺歌海为最著名的盐场。纺织工业发展较快。电子工业正在兴起。
  交通运输业   对外运输主要依靠海运。已开辟港口20多个。其中海口为全省大门,海口秀英港是人工港口;八所港位于琼西,是石碌铁矿输出专业港,有万吨级泊位;三亚港是琼南要港,有万吨级泊位2个。儋县洋浦港是正在建设中的深水良港。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也有良好港口,为南海渔民活动的中心。省内有海口和三亚机场。海口机场为中型机场,三亚机场目前为小型机场。
  岛内运输以公路为主。从海口至榆林有东、中、西3条干线公路相通,简称“三纵线”。从澄迈经屯昌至黄竹、那大经琼中至万宁、邦溪经通什至陵水、东方经乐东至天涯有东西向公路相连,简称“四横线”。从三亚经八所至石碌有西环铁路联络。
  


  旅游业   海南有美丽的热带风光,广阔的海滨,浓郁的民族村寨风情,奇特的火山、海滩、怪石、温泉和密茂的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是避寒胜地。三亚市牙龙湾是近期重点建设的旅游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