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经济形态
释义 shehui jingji xingtɑi
社会经济形态(卷名:经济学)
economic formation of society
  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有时与社会经济结构通用,但其含义更广泛。这一概念也指人类历史上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为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有机地结合构成的社会总体,即社会制度。
  社会经济形态还指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因为只有把一定历史阶段上占据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
  概念的核心  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出生产关系来,并发现它是决定其余一切社会关系的基本的关系。这样,就从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领域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找出了本质的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在纷乱多样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分清主要的现象和次要的现象,并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完全客观的标准。通过对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的分析,来辨识不同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使人们有可能把一般自然科学的重复律应用到社会关系上来,即可以从生产关系中找出重复性和常规性。从而可以把某些不同国家的制度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形态。在这样的概括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不停留于单纯地记载社会现象,收集素材,才有可能避免从主观臆想和理想的观点出发看待社会现象,从而就有可能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例如,当代西欧、北美、日本等国的具体制度各有特点,但依据它们的生产关系总和中质的共同性,它们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从它们的经济运动过程中,可以找到相同的不断重复的现象和共有的常规性,也就可以探索到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规律。
  演变过程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结合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进行考察,马克思主义者确定了人类历史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原始公社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原始公社制是人类最早的、尚未出现剥削和阶级的社会经济形态,人类社会都无例外地经历了这一历史阶段。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经济形态瓦解的过程中,人类社会便向有阶级对抗的经济形态过渡。在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中,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不是原始公社生产方式存在着争论;原始公社瓦解后的早期社会经济形态,除了奴隶制生产方式和封建制生产方式以外,是否还存在过特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存在着争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后一个阶级对抗的社会经济形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在同一种经济结构中,在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经济结构的某些部分质变的新特征,同一社会经济形态也就区分为不同发展阶段。
  一致性和多样性  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主义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把钥匙,它阐明了各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本身和这些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但是,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在阐明这种一致性的同时,蕴含着对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互相更替的变异和多样性的思想。必须从一般和特殊的统一、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来理解社会经济形态学说。从原始公社的社会经济形态开始,经历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最后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线。在全世界各民族的发展中,这根主线是很明显的,但与主线并存的还有各种变异和多样性,表现在:①不是每个民族或每个国家都必定依次经历上述前四个社会经济形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②每种社会经济形态都可以有变异和差别,如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欧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就有很大的差别;③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家,由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有不同的转变形式,如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就经历了包含有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两种过渡的形式。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变异和多样性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交叉地发生作用的原因:①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具体条件。②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前,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只在少数地区有微弱的发展,相互之间经济交往很少。除了发生大规模的民族侵略、战争和迁移,使得各民族的发展过程受到外来影响以外,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大都是在自己的具体条件下遵循历史演进的主线而发展。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各个民族不同的具体条件造成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迅猛地发展了商品生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极其便利,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甚至最不开化的民族都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强烈影响或直接统治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各个民族原来按着历史演进主线发展的行程,在一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制、奴隶制、甚至原始公社制生产方式并存的情况,出现了新的过渡经济形式。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就成为中国从封建制经济形态转变为包含有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最重要的原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诞生了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世界并存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使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又出现了新的局面。还会出现新的过渡的经济形式。但不论出现多少变异和多样性,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仍是必然地贯串着一根主线,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从19世纪到现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史学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划分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只是抓住历史发展中某一个侧面的表象作为划分不同历史时期的标准。他们不了解或是反对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类型不同的决定性标志,从而不可能揭示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只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前途,给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指明了美好的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第1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第3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第1编,《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1章第1、2节,《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