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森林资源再生产
释义 senlin ziyuan zaishengchan
森林资源再生产(卷名:农业)
reproduction of forest resoureces
  在维持或增加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种群的条件下,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过程。狭意上仅指森林中乔木部分的再生产。森林资源再生产是林业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类,前者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后者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土地是森林资源再生产中不可代替的基本生产资料。而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其中林地面积只占一定比例,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生产的必要性。林地由于主要依靠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来提高其肥力。因此对之进行合理的使用或改造十分重要。森林资源再生产的周期长且具连续性,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因此,必须按照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划来确定森林的长期发展计划,把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纳入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轨道,这些都是森林资源再生产的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有3类:
  反映林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主要包括:①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多少的指标。用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在中国,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 0.3以上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且分布均匀时能较好地从气候条件方面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1974年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2%,而1986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2%。②林地利用率。指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与林业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美国、联邦德国等的林地利用率达95%以上。③林地生产率。指单位面积的林地上活立木的蓄积量(或产值)。它反映林地的生产能力(见表),是单位林地面积上林业技术和经济水平的集中表现。森林生产率一般用立地指数表示,即地位指数和地利指数的乘积。地位指数是以标准年龄为基础,以优势木高的绝对值为指数;地利指数是以每单位材积的运输费用和市场价格为基础,利用单位材积的原木换算价作为地利指数的数值。因此,立地指数级越大,其林地生产率就越高。


  反映森林资源增长速度的指标  主要包括:①造林保存率。指造林后郁闭成林的面积占造林累计面积的百分比。它反映人工造林的速度。科学造林,精心培育,严格执行造林的各项技术措施,是提高造林保存率的关键。②森林面积年净增率。指当年净增的森林面积占上一年森林面积的百分比。净增面积是从当年已成林(不包括灌木林)面积中扣除当年所消耗的森林面积。③森林蓄积年净增率。指当年净增的森林蓄积量占上一年森林蓄积量的百分比。所谓年净增蓄积量,就是从当年的森林生长量中扣除当年消耗的森林蓄积量。若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则净增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说明蓄积量减少。
  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指标  主要包括:①树种组成。指各个树种的比例,反映森林资源树种的结构。它是在森林调查时,根据各个树种的蓄积量或胸高断面积推算而得。以利用木材为主的森林,其比较合理的龄组结构是幼龄、中龄、成熟林面积各占1/3,其蓄积以1∶3∶6为宜,这样有利于保证产量的平衡和永续经营利用。②蓄积量按径级的分配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规定:6~12厘米为小径木,14~24厘米为中径木,26~36厘米为大径木,38厘米以上为特大径木。大径木比重较小时说明森林资源质量下降。③经济材出材率。指可采伐蓄积量中国家规格材去皮材积所占的百分比。不同的树种组成和径级分配比都有相应的经济材出材率。
  途径和问题  实现森林资源再生产的途径,一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两者结合可使林地生产率不断提高。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中国的措施主要是:开展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将潜在的林地生产力变为有效的生产力;加速四旁绿化和实现农田林网化;实行集约经营,提高森林生产率;发展速生树种造林,加强对次生林(包括疏林和灌木林等)的抚育改造,以提高低产林分的生产率,同时做好采伐迹地更新;实行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率以及加强以法治林等。
  从世界范围看,森林资源再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森林面积减少,特别是热带地区国家的森林面积,每年以0.5%的速度在减少,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部分国家由于对天然林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采伐利用,森林资源质量下降,逐渐失去简单再生产的能力;成熟、过熟森林资源消耗过快,采伐量超过了生长量。因此,森林资源再生产现在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全面地关系到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正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