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槟榔
释义 binlang
槟榔(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betel nut
  常用驱虫药。别名大腹子、海南子、榔玉。始载于《李当之药录》。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和性状 槟榔为热带植物,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国的广东、海南及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有栽培(见图)。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种子呈心脏形或圆锥形,顶端钝圆,基部平宽,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有稍凹下的淡色网状纹理,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疤痕样种脐。质极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大理石样纹理,系棕色种皮及外胚乳错入类白色内胚乳而成。气微,味涩、微苦。
  性味和功用 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功能杀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水肿、脚气、疟疾等。
  成分和药理 槟榔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异去甲槟榔次碱等。并含鞣质13%~27%、脂肪油14%~18%、红色素槟榔红等。
  药理实验证明,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槟榔口服有麻痹绦虫、姜片虫及杀灭蛲虫的作用,对蛔虫也可使之中毒。槟榔碱对于拟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毒蕈碱、毒扁豆碱相似,但性质较稳定,作用持久;能增加肠管的张力和蠕动,有轻泻作用;使胃黏膜分泌亢进及汗腺兴奋,胃液、汗液分泌增加;滴眼能收缩瞳孔。有抗病毒和真菌作用。槟榔煎剂在体外对流行性感冒病毒、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皮肤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应用和禁忌 槟榔治绦虫、蛔虫、姜片虫等虫积均有效,可单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以加强驱虫效果。如驱绦虫与南瓜子配用,驱蛔虫可配使君子、黄连,治姜片虫病可配乌梅、甘草等。槟榔治食积胀满泄泻及痢疾腹痛、里急后重,是取其破积下气行滞之功,常与木香、青皮、黄连、大黄等行气清热导滞药同用;治七情气逆气滞、上气喘息、胸闷不食证,则可与乌药、沉香等行气顺气药配用。其破积之功还可用治癥瘕,于活血化瘀之当归、红花、三棱、莪术等药中加用本品。治脚气、水肿,槟榔有行气利水之效用于湿脚气,可配伍紫苏、木瓜、吴茱萸、陈皮等以行气除湿;用于遍身水肿、二便不利,可与茯苓、泽泻、木通、商陆等同用,利气导水以消肿。此外,本品与常山、草果、青皮等配合应用,还可燥湿祛痰,治疗疟疾。内服煎汤用量3~9克,驱绦虫、姜片虫用量可增至30~90克。气虚下陷者慎服。大量服用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副反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