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磁层亚暴
释义 ciceng yabao
磁层亚暴(卷名:固体地球物理学 测绘学 空间科学)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磁层的高纬地区夜半侧和磁尾的强烈扰动。扰动区域包括整个磁尾、等离子体片及极光带附近的电离层。持续时间约1~2小时。
  亚暴的概念最早是由K.伯克兰提出的。20世纪初,他研究了极区地磁扰动特性,把极区磁扰称为极区元磁暴,并且指出它是由于极光带上空的电急流强度变化所引起的。亚暴一词最早见于1961年,赤祖父俊一和S.查普曼分析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磁暴事件时,把磁暴主相分解为环电流磁场和极区扰动磁场(DP场)。由于极区扰动磁场的持续时间(1~2小时)较磁暴的持续时间短得多,而称为DP亚暴,也称地磁亚暴。DP亚暴就是伯克兰的极区元磁暴。因为极光活动和DP亚暴时间一致,故1964年赤祖父俊一又把极光活动称为极光亚暴。1968年,赤祖父俊一总结亚暴时的各种地面现象,认为它们都是磁层活动的结果,于是统称之为磁层亚暴。按目前流行的称呼,亚暴一词,若不冠以限定词,则等同于磁层亚暴。
  亚暴现象  亚暴时磁尾和极光带电离层整体受扰,表现出光、电磁、等离子体多方面现象。其中了解得最清楚的是极光活动。
  北半球亚暴起始时,在极光卵形带的子夜区,平静光弧(见极光)突然增亮。增亮区从光弧南缘向北扩展,约10~30分钟后扩展到最北缘,形成向北的凸出,称为极光隆起。这一阶段称为亚暴膨胀相,其极光形态如图1。


  极光隆起向北扩展的同时,在极光卵形带黄昏区的天空中有极光结,由子夜区向西掠过,称为西行浪涌,沿卵形带的黄昏区出现明亮的光弧。极光的这种增亮和运动就是极光亚暴。
  在极光增亮区,电离层西向电急流强度大增,电急流前缘随西行浪涌向西扩张,与电急流衔接的伯克兰电流幅度也大增。这时子夜区极光带附近的地磁台就记录到地磁场水平分量的下降,这就是DP亚暴。它的效应还可以伸延到中低纬度,但幅度要小得多,通常只有20~30纳特。这种扰动叠加在磁照图上,形似海湾,称为湾扰。随着极光隆起向北扩展,西向电急流也向北推移。在极光隆起区域,地面上还可以记录到Pi2地磁脉动。
  亚暴是南北半球共轭的,共轭点上有相同现象。共轭点系指同一条磁力线截于南北半球地面的两点。
  膨胀相中,距地心15个地球半径之内的等离子体片(或称近地等离子体片,见地球磁层)趋向于膨胀,其近地边缘向地球扩展,常侵入到同步轨道以内的环电流区(见磁暴)。在同步轨道卫星上可以记录到这些入侵的粒子。这些粒子在外辐射带中形成磁暴环电流,对应磁暴主相。在等离子体片近地边缘向地球扩展的同时,其外边缘向高纬扩展,在扩展的区域中有大量约104电子伏的电子沉降到极光带上空,在离地面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上空发出千米波辐射,同时在电离层高度上产生极光。膨胀了的近地等离子体片中的磁场方向,由平行于赤道面(尾相)转向垂直于赤道面(偶极相)。在此期间,远地等离子体片则倾向于收缩变薄。
  当极光隆起到达最北端之后,亚暴膨胀相结束,亚暴恢复相开始,极光隆起向南退回,西向电急流和伯克兰电流均减弱。1~2小时后,极光和极区磁场恢复亚暴前状态,恢复相结束。恢复相中磁尾有激烈变化。原先变薄的远地等离子体片,此时迅速膨胀,其中粒子(主要是质子)被加热,温度由107K升至108K。
  整个亚暴过程中,磁尾磁场和等离子体一直有剧烈的起伏,出现高速等离子体流(500~1000公里/秒)。等离子体流向和磁场起伏形态因时因地而异,还得不出系统的图像。
  亚暴是磁尾的一种激烈而频繁的运动形式,磁扰日里几乎每天都发生数次。一次亚暴过程,要消耗 1014~1015焦耳能量,而磁尾的总能量也不超过1016焦耳。
  亚暴常成串出现,时间间隔无规律。有时第一次尚未结束,第二次接踵而来,这称为叠发亚暴。每一次暴发来不及构成完整的膨胀相,而只是一次接一次的极光增亮。每次增亮的地点都较前次向北向西移动,各次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
  亚暴的发生与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状态有密切关系,但表现比较复杂,还得不出简单的结论。一般来说,当行星际磁场持续一段时间偏南之后,就会发生一连串亚暴。
  亚暴现象的解释  目前大都采用伯克兰电流体系对亚暴的物理过程作定性的说明。
  伯克兰电流体系是太阳风-磁层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体系。在远磁尾部分,太阳风-磁层发电机电流回路如图2a所示。太阳风-磁层发电机电流从黄昏侧,沿磁层顶南北两侧分路流向黎明侧,汇合后沿等离子体片跨过磁尾从黎明侧流回黄昏侧,流过等离子体片的部分称跨尾电流。在近地磁尾中跨尾电流中断,太阳风-磁层发电机电流以图2b的方式回流:从磁层顶黎明侧沿磁力线流入极光带电离层的黎明侧,再沿电导率高的极光带电离层从黎明侧流向黄昏侧,然后从极光带电离层黄昏侧沿磁力线流到磁层顶黄昏侧。其中沿磁力线的段称为伯克兰电流,流经极光带电离层的段称西向电急流。整个电流体系称伯克兰电流体系。
  伯克兰电流的载荷子是极光粒子(它来源于等离子体片)和电离层热等离子体,总强度约106安。它源出于磁尾等离子体片,把磁尾中源的变化通过磁力线耦合到极光带电离层中,极光带电离层作为负载,反过来又把其电导率的分布通过磁力线与磁尾中的源(发电机效应)耦合起来。这整个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体系,决定了磁尾和极光带的行为,包括等离子体片的变薄变厚、向内向外运动,也包括其中的等离子体加速过程以及极光活动和极区地磁扰动等等。
  伯克兰电流体系在磁层平静时也存在。亚暴现象就是由伯克兰电流体系的改道、调整和剧增引起的。亚暴现象解释的关键问题在于伯克兰电流体系为何和如何变化。
  亚暴起因于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太阳风通过磁层顶把能量和动量不断输入到磁层中,这是伯克兰电流体系和跨尾电流体系的能源端。能量和动量是通过什么过程穿过磁层顶的?按经典的磁流体力学,太阳风是被排斥于磁层之外的,能量不可能进入磁层,能量动量穿过磁层需要有一些特殊的物理过程。有人认为是向阳面磁层磁场与行星际磁场的重联,有人认为是磁层顶的反常输运,也有人认为是从磁层顶极尖区的直接注入。
  所谓重联是指两团来源不同的磁流体相遇时,其中冻结的磁场由原先的磁力线互不相通变为相互联结的过程。在发生重联的地点,磁场冻结条件被破坏,部分磁能转变为动能,并有部分带电粒子被加速。向阳面磁层磁场与行星际磁场重联的结果导致磁层开放。
  所谓反常输运,是指除了热运动所引起的输运之外的输运过程。在磁层顶存在各种等离子体波动,这些波动会导致湍流场,从而产生输运过程。
  过量能量输入磁尾,会导致磁尾偏离平静状态。但此时究竟是能量被贮存在磁尾中,然后突然释放出来发生亚暴,还是亚暴只是磁尾对输入能量的直接响应,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存在问题及展望  磁层亚暴是磁层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磁层亚暴的主要困难在于现象复杂,区域广,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还做不到大面积、同时、持续的空间观测,因此很难得到一次亚暴事件的全磁层和电离层全貌图像。已有的图像多数是观测加上推测的结果,所以解释各异。研究工作的进展有赖于多卫星及卫星、火箭、地面的协同观测。
  参考书目
 S.-I.Akasofu, Polar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D.Reidel Publ.Co.,Dordrecht,1968.
 S.-I.Akasofu, Physics of Magnetospheric Substorms,D.Reidel Publ.Co.,Dordrecht,197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