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挝文学
释义 Laowo wenxue
老挝文学(卷名:外国文学)
  老挝民族文学历史悠久。它的古典文学可分为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除部分文学作品写在贝叶上外,不少是口头文学,没有文字记载。
  14世纪中叶昭法翁国王时期,佛经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经高棉传入老挝,产生了老挝最早的宗教文学。当时传诵最广的是《佛本生经故事》,收有550篇关于释迦牟尼佛祖修成正果前的转世情景的故事,曾经有人从中选出10篇称为《十戒》,作为佛教布道讲经之用。此外,还有描写神灵圣贤的故事,其中最流行的是《吠陀神-因陀罗》。
  老挝的世俗文学同样受到佛教、婆罗门教的影响,它的许多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史诗、抒情诗、散文小说和寓言又受到古印度文学的影响。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经泰国传入老挝,改写后成为老挝的古典名著。老挝的寓言集《娘丹黛》是马哈维汉根据印度的《五卷书》改写而成的。
  老挝世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体小说,它的题材往往是爱情和英雄轶事,同时又贯穿着佛教的教诲,如皮亚乔东达的《爷爷教育孙孙》,因梯央的《因梯央的教导》。此外,还有散文体笑话集和故事集,它们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
  16世纪以后,老挝民族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本民族作家创作的小说和戏剧,如《本通与洛乍娜》、《妖女和十二嫔妃》、 《大象和蚂蚁》、 《巴亚的故事》等。这些作品词藻华丽,情节曲折,故事优美动人,人物形象较为清晰完整,表明艺术技巧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万象昌盛时期,出现了史诗《坤布隆》、《澜沧史记》、《万象王朝史记》、《占巴塞史记》等。长篇叙事诗有《加拉结》、《占巴西顿》、《休沙瓦》、《娘登安》、 《林通》、《苏里冯》、《占塔卡》、 《盖乔》、《陶洪》和邦坎的《信赛》等。它们歌颂了人们为追求幸福而同大自然和社会黑暗势力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赞颂善良战胜邪恶。其中《信赛》是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几乎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老挝知识分子所必读。
  老挝的民间口头文学也很丰富,如:谚语、寓言、民歌、民谣以及讽刺故事《香敏的故事》,大多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在老挝的民歌、民谣中,一类是僧侣劝人行善的寺院歌谣;一类是反映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民间歌谣,其中不少是情歌。最受人民喜爱的是“卡”、“喃”这两种曲牌,而每一种曲牌又根据地区曲调的差异分为“卡桑怒”、“卡琅勃拉邦”、“卡丰沙里”、 “卡孟怒”、“喃达”、 “喃兑”、“喃朗抗”等。它们形式比较自由,可以即兴编词演唱。
  19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入侵,老挝民族文学遭到严重摧残,但随着民族的觉醒和独立运动的发展,民族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老挝进步文学约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之交。当时只有一些诗歌、散文等作品刊登在进步报纸上,作者都是老挝爱国战线的工作人员和寮国战斗部队的战士,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沙纳·西山、乌达玛、坎马·彭贡和宋西·德萨坎布。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控诉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宣传老挝爱国战线方针、政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争取解放。1965年以后,出现了不少报告文学、回忆录和小说,它们有的描写被压迫的贫苦人民、被蹂躏的妇女和爱国青年男女走向革命的经历,如坎连·奔舍那的小说《西奈》,占梯·敦沙万的回忆录《革命的光芒》(1965),小说《生活的道路》(1970),维昂亨的小说《离别西香顿》,万赛·蓬占的小说《万象街头》等。其中《西奈》描写了班万、班坡两个村的贫苦农民在老挝爱国战线领导下夺取村政权的故事。
  此外,还有翁赛、西沙纳·西山的回忆录《革命传统故事》,讲述老挝第一支武装部队的建立和斗争传统;苏万吞的小说《第二营》,描写一支部队突破敌人重围、转战南北的斗争故事;坎马·彭贡的小说《夺枪》、赛孔的小说《恶有恶报》、塔努赛的小说《洪沙女民兵》以及《不朽的西通》、《小阿努》等。这种以战斗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和解放区人民的生活与建设的短篇小说,有松奔·塔维赛的短篇小说选《订婚戒指》、坎派·皮拉翁的《勇敢的莫罗》、乔玛尼的《在解放的道路上》,以及《暴雨》、《应该告诉她》、《野花》、《新生活》等。
  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来自爱国军民的生产和战斗,因此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时代感。作品的体裁和题材也比较广泛,艺术技巧也有所提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