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错觉 |
释义 | cuojue 错觉(卷名:心理学) illusion 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与幻觉不同,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个体差异只表现在错觉量上的变化。 2000多年前就已发现错觉现象,中国《列子》一书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 对错觉的实验研究,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J.J.奥佩耳1855年首先对错觉进行了实验研究。他用直线组成演示错觉的图形,此后半个世纪内发表了大量有关几何图形错觉的研究报告,其中有F.K.缪勒-莱耳1889年提出的错觉图。 图形视错觉可分以下几种:①线条的长短错觉。a和b两条直线的长度相等,如果a与b垂直并在b的中点处与b相交,则a看起来总比b长些(图1a ![]() ![]() ![]() ![]() 其他感觉道错觉的研究有:用假声器使左边来的声波先进入右耳而形成的方向听错觉;在交叉的食指和中指中间夹一个小球,就会产生像有两个小球在食指和中指外侧的触错觉。 此外,还有各感觉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错觉,如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可以形成形重错觉(感到小的重,大的轻);又如在大厅中听报告时,当眼睛看报告人时感到声音是从前方来的,可是在视线移开后就感到声音实际上是从旁边的扩音器中传出来的;再如在灯光下听有强弱交替出现的声音时,会感到光随音的变化节奏时明时暗;等等。 关于错觉的解释很多,有从感官和大脑的神经机能方面所作的生理学解释,如眼球运动理论假定长度印象的获得是由眼球沿线段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所引起的,由于眼球垂直移动较横向移动更为费力,因此同等长度的垂直线段就显得比水平线段更长一些。也有从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方面所作的认知性解释。例如苏联心理学家Α.Л.雅尔布斯的有关小鸟距离的实验指出(图 5 ![]() 错觉现象可运用于军事伪装和反伪装,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建筑、绘画、电影等等。还可以利用错觉进行其他心理现象的研究,如知觉机制的研究,个性心理特征某些方面的测定等等。 参考书目 S. Coren and J.S. Girgus, Seeing is Deceiving: The Psychology of Visual Illusions,Erlbaum,Hillsdale, New Jersey 197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