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筑城工事
释义 zhucheng gongshi
筑城工事(卷名:军事)
fortifications
  为保障军队作战行动而构筑的防护性建筑物。简称工事。用以保障人员、装备等不被预定武器毁伤和实施隐蔽机动,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保障指挥稳定。
  分类  工事按性质分为永备工事和野战工事。按用途分为射击工事、观察工事、指挥工事、掩蔽工事、交通工事和堑壕等。按开挖特点分为暗挖式工事、掘开式工事和堆积式工事。按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分为整体式工事和装配式工事等。①永备工事,是平时或战时预先构筑的永久性的工事。它是采用坚固耐久的建筑材料构筑的,抗力较高,设备较完善。②野战工事,是在临战时或作战过程中构筑的临时性的工事。构筑野战工事特别强调利用和改造地形,其支撑结构多用就便材料和预制构件,抗力一般较低,设备较简单。③射击工事,包括机枪工事 (图1)、火炮工事、导弹发射工事等。④观察工事,包括炮队镜观察工事、潜望镜观察工事和测距机观察工事等。⑤掩蔽工事,包括崖孔、掩壕、掩蔽部 (图2)、掩蔽所等,供人员、弹药、器材、油料、飞机、舰艇、车辆隐蔽用。指挥工事即供指挥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工事,其样式与掩蔽工事相同。⑥交通工事,供人员、装备机动用,有的地段也构筑有射击设施。上部没有自然岩土层的交通工事称交通壕;上部有自然岩土层的交通工事称暗挖式通道或暗道。⑦堑壕,是一种供人员射击、观察、隐蔽和机动用的壕沟(图3)。⑧暗挖式工事,是利用自然岩土层作防护层的工事,它不受地形影响,一般也不受地物影响,易于达到高抗力,并节省材料,但作业面狭小,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⑨掘开式工事,是工事主体全部或大部在地面以下,其挖土量接近或显著大于填土量。⑩堆积式工事,是工事主体全部或大部在地表以上堆积而成,其填土量显著大于挖土量。掘开式和堆积式工事有顶盖的称掩盖工事,无顶盖的称露天工事。除堑壕、交通壕外供射击和隐蔽用的露天工事亦称掩体。整体式工事,是在现地用原材料浇筑或砌筑而成。装配式工事,是用预制构件在现地组装而成,有的可分解转移,多次使用。
  


  组成与设备  工事一般由主体部分和孔口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用以掩蔽人员、装备、物资等,其抗力必须能满足对预定武器袭击的防护要求。掩盖工事的主体采用支撑结构,并在顶部设置防护层。构筑在岩层中的野战坑道工事,一般不被覆。野战露天工事只有在必要时,才予被覆。孔口部分是指出入口、射孔、观察孔等,用以连通主体部分和地面,供人员、装备通行以及射击、观察等使用。较大的工事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具有核防护要求的掩盖工事,其出入口和其他孔口都设有防冲击波设备:出入口设有防护门(门扇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材、钢丝网水泥、玻璃钢等材料制作。中、小型防护门多采用立转式和人力启闭;大型防护门有立转式、推拉式和翻转式等,多采用机械启闭),射孔、观察孔设有防护盾板,通风口和进水孔、排水孔多采用可利用冲击波关闭的防爆波活门。有集体防毒要求的工事,孔口还设有密闭门,内部设有过滤式通风装置(或氧气再生装置)。氧气再生装置和洗消设备等。小型的人员掩蔽工事和装备掩蔽工事,多采用自然通风;大型的人员掩蔽工事等,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大型的永备指挥工事等还设有空调设备、给水排水设备和独立的供电设备。
  简史与现状  在人类战争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工事是土墉。随着兵器的发展、战术的变革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工事也在不断地发展。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已在都邑构筑环形城墙,有的还在边境构筑连续线式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城墙长时间被广泛运用,成为城池、要塞的主体工程和主要的防御工事。从公元前 5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战争史上多次出现利用坑道(地道)攻城或守城的战例。16世纪以后,随着火炮威力的增大,在欧洲,高大的城墙已难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因而低矮坚厚的工事(圆台堡、棱堡)随之出现。18世纪,中国出现了炮台式要塞。当时炮台的支撑结构是用砖、石或三合土构筑的。三合土也曾用来作为工事的遮弹层。19世纪,法国和俄国重视野战工事的作用,将散兵壕写入战斗条令中。19世纪80年代以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相继作为构筑工事的材料。在欧洲出现利用装甲材料加强的海岸炮台。20世纪初期,堑壕在防御作战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事继续向坚固、低下的方向发展,钢筋混凝土广泛用于构筑永备工事。20世纪30年代,法国在马奇诺防线上构筑的工事,多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掘开式永备工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掘开式工事成为阵地构成的主体,暗挖式工事逐渐增多。1943~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华北敌后战场上,抗日根据地军民大量构筑地道,坚持斗争。例如,在北京焦庄户和河北清苑县冉庄,分别构筑了总长约10~15公里的多用途地道工事。这些工事属于野战工事,构筑在地下水位以上的黄土层中,基本不被覆,设备简单。冉庄的30多名民兵依托上述地道工事,击退日伪军相当团以上兵力的两次进攻,自己无一死亡。1944~1945年日军在硫黄岛构筑的工事,有掘开式的,也有暗挖式的;有木结构的,也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并利用和改造了天然洞穴。美军登陆前,曾断续对该岛实施70多天的轰炸,并进行预先火力准备,日军利用这些工事进行隐蔽,人员和装备损失很小。美军原计划5天攻占该岛,结果36天才完全占领。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构筑了大量的掘开式工事和坑道工事,创造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防御阵地体系,曾在防御作战中发挥巨大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平时设防构筑的工事普遍考虑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重视不断提高工事的防护能力,如高抗力的暗挖式工事继续向地下发展,永备工事内部安装了完善的滤毒、洗消、隔震、防电磁脉冲和生活等设备。有些国家构筑的核防护工事,如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坑道工事,具有很高的抗力。主体部分的自然防护层厚度大于400米,防护门设在长约1600米的穿廊中部,采用弹簧基础的防震措施。现代野战工事,已较广泛地采用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金属等构件构筑。玻璃钢、硬泡沫塑料、合成纤维织物、塑料薄膜等材料已在野战工事构筑中得到应用。装配式野战工事受到普遍重视。用人力构筑小型装配式工事,几小时内即可完成;若有工程机械配合作业,较大的装配式工事亦可在数小时之内完成。为使野战工事构筑得更快,抗力更高,其构件运输更简便,人们正在研究新的装配式工事和构筑方法。快速构筑野战坑道工事的方法也受到军队的重视。掘开式永备工事,多年来主要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少量采用砖石砌体结构。为提高永备工事的应变能力,近年来一些国家军队已开始重视装配式永备工事的研究。锚喷支护已广泛用于永备坑道工事,但有些需要加筑耐久、能防水的衬套。武器威力的增大和命中精度的提高,使工事的防护要求更高,措施更加复杂。为了提高工事的生存率,仅仅增强结构或加大防护层已不是最好的或唯一的措施。只有通盘考虑,采取综合措施,将正确地选定工事位置和确定工事容量,合理地配置工事和严密实施伪装,适当增加射击工事机动射击的工程设施,与增大工事抗力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事的生存率和效费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