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螠虫动物门 |
释义 | yichong dongwu men 螠虫动物门(卷名:生物学) Echiura 动物界的1个小门,属真体腔海生原口动物。体长10厘米左右,两侧对称,形似囊状或纺锤状,身体柔软,无体节,也无疣足。口在前端,肛门在后端。口前有软而细长的吻,能伸缩,可帮助摄食。近口处的腹面生有一对钩状刚毛,有辅助行动和挖泥沙的功能。体腔很大,但无隔膜。消化道很长,通常是体长的数倍。肾管数目不等。雌雄异体,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期,幼虫期有分节现象。营底栖穴居生活。广布于各海洋,全世界约100种,中国沿海约有十几种。 形态构造 体多呈囊状或纺锤状,全身柔软,体壁很薄,前端有吻,长短不等,长者可为体长的4倍。吻由发达的口前叶形成,有摄食作用,但与星虫的吻部不同,不能向体腔内卷缩。口位于吻基部的腹面。近口处腹中线的两侧有一对钩状前棘(刚毛),黄褐色,具金色光泽。前棘的下方有肾孔,成纵行排列,数目不等。肛门在体末端,少数种在其周围着生刚毛。体色较深,有灰褐色、褐色、红褐色、深绿色、紫红色等。吻部色浅,为乳白或乳黄色。 体壁和体腔 体壁由表皮层、结缔组织、纵肌、斜肌和环肌构成。各层肌肉排列顺序的不同是分类的依据之一。体前端的腹面有两个小刚毛囊,位于咽部的下方。每囊内有一刚毛,其尖端伸向体外,呈钩状弯曲,即前棘。刚毛囊的周围有辐射状肌肉纤维连接体壁。两囊之间也有肌肉纤维相连。体腔很大,无隔膜,腔内充有体腔液。少数类别如棘螠属体内无血管,红血球分布在体腔中,体腔液有血液作用。 消化系统 消化道长而迂回,为体长的数倍。包括口、咽、食道、嗉囊、胃、中肠、直肠、排泄腔、肛门等。中肠部分最长,长约100厘米,纵贯体腔呈3个环形曲折、其腹面附有纵行的纤毛沟和细管状的副肠。直肠较宽,壁厚,由体前直伸向体后,终于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中肠和直肠的肠壁上生有多条固肠肌,与体壁相连。 循环系统 多数种是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背血管、腹血管、环血管等。心脏位于食道或胃的背面,有收缩能力。自心脏向前伸出背血管,通向前端;向后分出2支环血管,包绕胃部,绕向腹面,向前行,合而为一支肠血管,再向前又分为两支腹血管,一支沿神经索的背面伸向后部,另一支较粗,向前通向吻的基部。 排泄系统 体前端腹神经索的两侧着生体节器,又称前肾管,兼生殖管,数目不等,种间有异。多数种在前肾管的基部,生有1对附属器官,呈螺旋状卷曲,故称螺旋管。在虫体后端,自排泄腔向前伸出1对体节器,称肛门囊,又称后肾管,为长囊状的盲管,末端尖细,基部通向排泄腔,表面着生许多纤毛漏斗,向体腔开口,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生殖和发生 雌雄异体,形状相似,体外受精。后螠科(Bonelliidae)则是雌雄异形,雄体退化,呈涡虫状,寄生在雌体内部或外部。生殖腺生于神经索上面的系膜和围绕排泄腔的系膜上,非生殖期不易观察到。生殖细胞成熟后先落于体腔,再由前肾管排出体外。发育过程有担轮幼虫期,幼虫期有分节现象,腹神经索也出现似神经节的膨大部分。 生态 螠虫动物在海洋中分布很广,垂直分布可达10000米的超深渊底。自寒带至热带海都有生长,但以温海生活的种类较多。螠虫为杂食动物,多以泥沙中腐烂的有机物、小型底栖生物为食。 经济意义 可用作钓饵,有几种也可食用。中国北方沿海居民冬春两季大量挖掘单环棘螠,俗名海肠子,在市场出售,滋味鲜美。 分类和进化 1898年英国动物学家A.塞奇威克把螠虫动物从桥虫类中分出,作为环节动物门中的一个纲(见星虫动物门)。 1939年里基茨和卡尔文建议将此纲提为螠虫动物门。目前关于螠虫动物的系统发生,一般认为它与环节动物同样起源于担轮动物,与多毛纲的血缘关系最近,应是多毛纲的退化类型。 螠虫动物分布于中国海域的十几种,分隶于1纲,2目,3科,6属: 螠纲(Echiurida) 螠目(Echiuroinea) 螠科(Echiuridae) 无吻螠属(Arhynchite) 铲荚螠属(Listriolobus) 管口螠属(Ochetostoma) 池田螠属(Ikedosoma) 后螠科(Bonelliidae) 后螠属(Bonellia) 无管螠目(Xenopneusta) 棘螠科(Urechidae) 棘螠属(Urechi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