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考茨基,K.J. |
释义 | Kaociji 考茨基,K.J.(卷名:外国历史) Karl Johann Kautsky (1854~1938) ![]()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代表,他曾出版过《土地问题》(1899)、《社会革命》(1902)、《俄国革命的动力和前途》(1906)、《基督教的起源》(1908)、《取得政权的道路》(1909)等马克思主义著作。1899年还著文批评E.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尽管很不彻底。1905~1910年间编辑出版被认为是《资本论》第 4卷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但他对马克思的手稿作了许多删改和变动。他多次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在许多问题上坚持正确主张,也发表过错误言论。从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起,愈来愈严重地暴露出中派主义观点,在党内原则争论中持折衷调和态度,并于1910年与R.希法亭、O.鲍威尔等人形成第二国际中派集团。在其著作中回避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在国家问题上愈来愈倾向于机会主义。 1914~1938年考茨基成为机会主义者。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向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建议在表决是否支持政府军事预算时弃权,以中派主义掩饰并支持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的叛变行为。1914年 9月发表《帝国主义》一文,提出“超帝国主义”论。还要求党服从机会主义者的领导,同帝国主义政府合作,鼓吹社会和平主义。为了显示与机会主义者的不同,1917年 4月在哥达建立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为此他被免去《新时代》主编职务);1921年2月在维也纳建立第二半国际;1922年9月和1923年5月,又将两党和两个国际合二而一,这表明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十月革命后,他写过《无产阶级专政》(1918)、《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1919)和《陷于绝境的布尔什维主义》(1930)等书,歪曲马克思主义、攻击苏维埃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出任P.谢德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坚持改良主义,极力阻止革命向前发展。1920年到格鲁吉亚支持该地的孟什维克政府。1924年出版《唯物主义历史观》,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机会主义观点。德国法西斯执政后,迁居维也纳。1934年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国籍。1938年德国侵占奥地利之前,逃亡布拉格,不久又逃到阿姆斯特丹,同年10月17日病死于该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