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篆刻
释义 Zhuɑnke
篆刻(卷名:美术)
seal cutting
  中国具有艺术价值的印章镌刻。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篆刻也流行于日本等国。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同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唐代称宝。宋元以来官印和私印又有记、朱记、关防、押、图章、戳子等名称。
  沿革  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把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和创作,是宋元时代才开始的。宋元以前的印章称为实用印章时代;明清以来印章艺术流派繁衍,称为流派篆刻时代。古代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此外,还有殉葬用印、辟邪印、烙马印、烙漆印、陶器用印等。形制有一面印、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制印的方法有翻砂和拔蜡等方法,用铜浇铸的称为铸印,用刀凿刻的称为凿印。钤盖在用绳捆扎文书的胶泥上,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称为封泥(也称泥封)。从现存资料考察,印章用朱色印泥钤盖在纸上,约始于六朝。印章镌刻成凸状的印文,称为阳文或朱文;镌刻成凹状的印文,称为阴文或白文。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的地方,称为钮,钮有各种形状,如螭、凤、龟、虎、橐驼、坛、台、瓦等,并起装饰作用。穿钮的丝织物,称为印绶。古代印绶以颜色来区别等级。印章的材料,古代最多见的为铜质,也有用金、银、铁、铅、玉、水晶、陶泥。官印的材料都有一定制度,不得僭越。明清篆刻家印材多为叶腊石,其中著名的有青田石中的各种冻石,寿山石中的田黄、田白,昌化石中的鸡血石等。
         
 


  印章起源于阶级社会,开始作为一种凭证的信物,以后印章又成为权益的证物。春秋战国时期,印章的用途逐渐广泛,有器物记名用印、金币用印、标准器量器用印等。秦汉是印章的繁盛时期,汉代官印已形成一整套的制度,印章的形制也更为多样。印文多采用缪篆。魏晋南北朝基本上依循秦汉印章的传统。唐代官印体积增大,印文采用小篆,镌刻多为朱文。宋元私印范围开始扩大,收藏印、斋馆印、词句印兴起。印章无论在形制、用材、印文的镌刻、章法布局都开始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文人、书法家、画家参加刻印,镌刻由工匠扩大到文人,这样印章进入篆刻艺术时代。自元代赵孟頫对篆刻大力提倡后,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印,使篆刻家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明代文彭力纠宋元印章的流弊,复兴汉印优秀传统,于是篆刻艺术境界顿开。继文彭而起的有何震、汪关等,他们对篆刻艺术作出贡献。清代初期,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他们的创作开创了皖派,大盛于印坛。当皖派盛行的时候,丁敬开创浙派以取代皖派,浙派著名作家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和丁敬被称为西泠八家。接着邓石如又继承皖派异军突起,使篆刻艺术又开新的局面。清代后期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篆刻家崛起,各树一帜,争奇斗妍,将篆刻艺术推向新高峰。
         


  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
  篆法  传统印章文字主要用篆书,所以称为篆法。其实是印章文字的书法。古代印章,古用大篆、汉印用缪篆(一种笔画屈曲缠绕的篆书),也有用鸟虫书。宋元以来多用小篆,还有一种将篆书笔画折叠均匀,填满印面,称为九叠篆。近代有用隶书、草书、楷书入印的。镌刻印章,必须识别字体,尤其是篆书,要了解字体的源流、文字的结构规律,才能将文字正确地组合在印面中,不致在文字上造成错误。其次,镌刻印章,必须有书法艺术的修养。明清著名篆刻家,大都是书法家,他们讲求以书入印,要求刀中见笔,笔中有刀,刀笔相生,因而使篆刻融化书法,借以增添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章法  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所谓分朱布白。印章在很小的范围,以不多的文字,表现其艺术魅力,因此要求文字富有变化,其布局要丰富多采而有艺术性。印章的布局大致分虚实疏密、欹侧均衡等艺术规律。其运用作者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清代篆刻家将虚实疏密关系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等布局规则。即借虚以见实,以虚衬实,虚实相生,以得到意境深邃、回味无穷的效果。欹侧均衡是在参差欹侧的变化,求匀称的效果,欹侧与均衡是相反相成的,即所谓欹正相生。要达到欹正相生的效果,布局时必须注意轻重、起伏、呼应、离合的关系,使参差不齐中求得统一和谐。章法除利用文字的安排外,还可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刀法  篆刻家凑刀于石面,下刀的方法不同产生刀痕的面貌也不相同,所以刀法可以增加篆刻艺术趣味。明清著名篆刻家无不重视刀法,明代朱简《印章要论》说:“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古人镌刻印章用刀如用笔,以刀代笔,所以刻印刀又称铁笔。古代论印的著作将刀法分为:单刀、复刀、反刀、飞刀、涩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补刀等。也有将它分为:正入正刀、单入正刀、双入正刀、冲刀、涩刀、足刀、留刀、复刀、轻刀、埋刀、切刀、舞刀、平刀等。近代篆刻家邓散木认为上列这些刀法,有的成理,有的不成理,如果实际运用,则须因时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刀法因人而异,由于派别的不同,在用刀上也有差异。清代皖派篆刻家善用冲刀,线条挺健,刀笔相融,流畅自然,线条风格流动奔放。浙派篆刻家喜用切刀,刀痕顿挫起伏,沉着痛快,线条风格生拙古朴。刀法的讲求,是印章迈进篆刻艺术时代的一大特点。
        
 


  款识  篆刻艺术的附度部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印款除刻作者姓名和镌刻时间外,还有题识其他词句,很像中国画的题跋。款识的书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初期刻法用双刀,以后大都单刀直下,风格各不相同。印款本身也是艺术品,它和印面篆刻可互相争辉,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趣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