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粟特
释义 Sute
粟特(卷名:外国历史)
Sogdiana
  中亚古国名。即索格狄亚那。位于阿姆河、锡尔河之间,以泽拉夫尚河、卡什卡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今苏联塔吉克与乌兹别克境内)。古波斯文写作 Suguda ,Sugda ,汉文译作粟弋、属繇、苏薤、粟特等。梵文作Surika,中古波斯文作Sulik,汉译作窣利、速利、苏哩等。“粟特”一词,一说来自共同伊朗语的词根,意为“闪耀”、“燃烧”;一说在塔吉克-波斯语词汇中意为“聚水洼地”。隋唐时代所谓昭武九姓大多在这一地区。当地居民称之为粟特人。操粟特语。
  公元前第1千纪前半叶粟特地区就有居民定居。公元前6~前4世纪粟特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与帕提亚帝国、古代花拉子模、阿瑞亚一起组成帝国的一省。公元前329~前328年,粟特人奋起反抗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见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中亚)。公元前 323年塞琉西王国统治粟特(见塞琉西王国统治下的中亚)。公元前255年左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其势力也向北伸入粟特。公元前139~前129年间,大月氏西迁,过大宛,占据阿姆河以北,不久又渡阿姆河征服大夏。康居五小王也曾控制粟特与花拉子模地区。公元1~3世纪贵霜帝国兴起后控制粟特。3世纪以后,贵霜衰落。萨珊王朝沙普尔一世曾远征达到塔什干地区。至 4世纪60、70年代哒人占领粟特。6世纪60年代,萨珊波斯、突厥联盟灭哒后,粟特归突厥。7世纪中叶,唐灭西突厥,遂于粟特设置羁縻府州。7世纪下半叶到8世纪上半叶,粟特逐步被阿拉伯人所征服(见阿拉伯帝国征服中亚)。10~11世纪,粟特地区的文化优势终被突厥-伊斯兰文化所取代。
  经济生活  绿洲地区有发达的灌溉农业,产麦、黍、稷、棉,多出良马、驼、驴、犎牛、羊;另有葡萄、金桃等水果,盛产葡萄酒。粟特矿产有黄金、硇沙、五色盐。手工业产品有锁子甲、弓、盾牌、长剑、矛等兵器,水晶杯、玛瑙瓶及各种珠宝制品,毛、棉、丝织品与丝棉混合纺织品。中国造纸术西传后,撒马尔罕纸很有名。
  粟特地处欧亚陆上交通枢纽,粟特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从事贸易活动。东至中国,南至印度,西至波斯、拜占廷,东北至蒙古,凡利所在,无不至。内部贸易也有发展,发行大量钱币,仿制萨珊波斯式的银币和中国式的圆形方孔铜钱。粟特人在突厥、回鹘等游牧国家的内政外交、贸易铸币、宗教传播、文字创制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5~8世纪粟特的城市迅速发展。它们一般有城堡,围以城墙的沙赫里斯坦(内城),作为商业、手工业区的拉巴特(外城),以及郊外大墓地。城市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泥砖和木材。宫殿、神庙、贵族的大建筑物常高二、三层楼,饰以壁画和粘土、木头或雪花石膏的雕塑。
  文化艺术  粟特绘画的主题是多样化的,有史诗故事、祭祀仪式、民间传说、动物寓言叙事诗、宴饮场面等。画面色彩鲜明,线条优雅。比较著名的如片治肯特的女竖琴师图、阿弗拉西亚布的迎娶公主图,瓦拉赫沙的妖魔斗象图都很有特色(见彩图)。粟特人能歌善舞,乐器以琵琶为著名,康国乐、安国乐、胡旋舞、柘枝舞在唐代曾风行一时。


  粟特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拜火教(祆教)。粟特的拜火教渗进了当地的偶像崇拜,因而与波斯国教拜火教有很大不同。佛教与其他印度宗教在粟特人生活中亦有影响。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景教)。摩尼教也同时存在。
  参考书目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北京,1957。
 玄奘撰,章巽校点:《大唐西域记》,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67。
 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中华书局,北京,197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