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豌豆
释义 wandou
豌豆(卷名:农业)
Pisum sativum
  豆科 (Leguminosae)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又名寒豆、麦豆,古名毕豆、留豆。《本草纲目》称“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一种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栽培的白花豌豆和紫花豌豆属同一个种,前者系由后者演化而来,染色体数均为2n=14。
  起源和分布  豌豆起源于亚洲西部和地中海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近东和希腊已有考古发现。土耳其的哈什拉等地和瑞士史前遗址中也分别发现了豌豆残存物。中国豌豆栽培历史悠久,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所称“豍豆”就是指豌豆。自新西兰到北纬68°均有分布。1985年世界干豌豆总收获面积894.8万公顷,总产量1164.4万吨;青豌豆总收获面积77.8万公顷,总产量约494.0万吨。干豌豆主产国为苏联、中国、印度、美国、埃塞俄比亚、匈牙利、法国、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等,青豌豆产量则美国、英国、法国等名列前茅。豌豆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四川最多,其次为河南、湖北、江苏、云南、陕西、山西、青海等省。
  形态和类型  主根较发达,侧根细长。茎蔓柔软,表面被白色蜡粉,光滑无毛,多为蔓生,长30~300厘米。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小叶变为卷须,用以攀援;复叶基部有2片大托叶。每一花梗一般着生1~2朵蝶形花,花色白、紫或红,紫(红)花豌豆托叶叶腋间有红色斑点。二体雄蕊(9+1)。荚型有硬荚和软荚两种,圆筒形或扁圆筒形,侧面呈马刀形、剑形或念珠形。每荚含种子4~8粒,有圆、皱、凹圆和扁圆等不同形状,呈黄白、绿、粉红、褐和黑等色。(见彩图)
 


  种以下的分类,可按株形分为软荚、谷实、矮生豌豆3个变种,或按荚壳内层革质膜的有无和厚薄分为软荚和硬荚豌豆,也可按花色分为白色和紫(红)色豌豆。
  栽培  豌豆为长日照作物。早熟种对光照长短不敏感,适应性强;晚熟种要求长日照。子叶不出土,无休眠期。出苗期适温为6~12℃,结荚期为16~22℃。自发芽到成熟需积温 1700~2800℃。自花授粉。上午7时到下午 3时开花最盛。遇26℃以上高温或干旱时传粉不良并偶有异交,常迫使提早成熟,增加硬粒和瘪粒,降低蛋白质含量。生长期内需水量较多,发芽时需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水分。开花期为需水临界期。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pH为6.5~8.0、富含钙质的砂壤土和壤土最宜。
  豌豆是豆类作物中最忌连作的一种,轮作周期需4~5年。中国豌豆的播种方式分条播、点播或撒播。自关中平原沿北纬35°到连云港一线以南,一般秋季播种,翌年3~5月收获,常为水稻、玉米、甘薯的前后作,也与大麦、小麦间作或混作。该线以北及西北各省、自治区春季播种,6~8月收获,常为粟、玉米、甘薯、夏马铃薯的前作,或与玉米、棉花、高粱等间作或套作。前期生长较慢,须中耕除草。对茎蔓较长的豌豆搭设支架,可提高产量。每亩播种量 5~12千克。根瘤菌可与豌豆共生,播种时用其拌种,既可增产,又可减少化肥用量。重施磷钾肥有利于子粒饱满。收获期因目的不同而异。作蔬菜的软荚豌豆在荚果膨大初期采收。硬荚豌豆收青豆,在子粒饱满或荚果开始变黄时采收。收干豆,则以大部分荚果成熟时为宜。
  豌豆常见病害有锈病、褐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有潜叶蝇和豌豆象。防治豌豆象的主要措施是收获后及时晒干并用药剂熏蒸。
  用途  干豌豆子粒含蛋白质约20~25%,主要成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具有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可用作主食,豌豆粉可加工为粉丝及其他食品,“豌豆黄”就是中国用豌豆粉制成的一种糕点。软荚豌豆主要以嫩荚作蔬菜,嫩荚和青豌豆除含蛋白质外,还富含糖分及维生素A、B1、B2和C,豆苗及嫩梢则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均是优质蔬菜。青豌豆还可制成罐头食品。子粒和豆秸为优质饲料,也常专种作绿肥。中国大、中城市郊区种植硬荚豌豆以采收青豌豆作蔬菜为主,也种有软荚豌豆。其他地方种硬荚豌豆以收干豌豆为主。欧美各国自20世纪50年代后,收干豌豆的栽培面积日渐减少,而速冻、脱水或其他加工用的成熟度一致的青豌豆的生产则逐年增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