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雪线
释义 xuexian
雪线(卷名:地理学)
snowline
  年固体降水量等于消融量的零平衡线。也是地球上多年积雪区的最低界限。雪线反映气候现象的空间概念,实际是一个带。1736年由法国P.布格提出。
  类别  通常所说的雪线,是指平坦无遮盖地面上大气固体降水量与消融量相等的多年零平衡线,称为气候雪线(又称理想雪线)。实际可见的雪线则不同于气候雪线,它的位置取决于当年的气候状况,不同的年份其高度不同,这种雪线称为地方雪线(即区域雪线)。在中纬度地区,山上积雪的下限会随夏季温度增高而逐渐上移,往往在山坡上看到一条黑白分明的界线,称为季节雪线。当季节雪线上移到一定高度时,便与地方雪线重合。所以严格地说,季节雪线不是雪线,只是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积雪下限上下摆动的现象。在背阳峡谷、山间凹地等处,积雪或从高处崩落的雪崩堆积,在消融季节也不能全部融化,这种特殊地形造成的多年积雪下限称为地形雪线。在冰川学中还常用“粒雪线”一词,它是指冰川表面粒雪分布的下限,粒雪线以下冰川冰裸露。但是,粒雪线不是冰川上的零平衡线,冰川上物质纯积累与纯消融等于零的界线才是冰川上的雪线位置。
  分布  全球雪线高度的分布由极地向赤道逐渐升高,但最高处不在赤道和热带地区,而在副热带高压区(图1)。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在1966~1968年观测高达海拔6200米,是迄今已知北半球最高的雪线。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雪线高度多比北半球低,在南纬62°处的雪线已降至海平面的高度,而北半球只有个别地方(格陵兰岛东北的克里斯琴太子岛)的雪线触及海平面,且更接近极地(约为81°N~82°N)。


  中国雪线分布的特点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由高原边缘向内部呈不规则椭圆形的等值线分布。越向内部雪线越高,如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贡嘎山的现代雪线海拔为4600~4700米,向西至雀儿山为海拔5200~5300米,在唐古拉山西段主峰区雪线海拨上升到5820米,再向西至高原内部的阿里地区则高至海拔6000~6100米 (图2)。


  研究意义  雪线能反映冰川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雪线的多年变化也可以预测冰川未来的趋势。雪线的升降将改变高纬度洋面冰山和浮冰的分布界线,对航海有直接影响。雪线的变化会影响极地或高山、高原草场和森林的兴衰,冰雪融水径流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山岳冰川区的水力发电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 1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