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肝脾不和证
释义 gan-pi buhezheng
肝脾不和证(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pleen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所导致,临床以胁腹胀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肝脾不调证。常见于泄泻、腹痛、胁痛、鼓胀、月经不调,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肝脾之间相互协调的生理联系失常是产生肝脾不和证的病理基础。肝属木,主疏泄,性喜升发条达;脾属土,主运化,其气主升,以升为健。生理情况下,肝木克脾土,肝的疏泄能够协助脾气的升清和运化,肝木条达则脾土不致壅滞,运化功能健旺;同样,脾土健运,气机通畅,也有助于肝气条达。若情志不遂、抑郁、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进而肝气乘克脾土,便会导致脾失健运,形成肝脾不和证。素体脾气虚弱,或思虑过度伤脾,或饮食劳倦或湿邪损伤脾胃,脾土运化功能失常,气机壅滞,使肝木因之而失于条达,也可形成肝脾不和证。
  肝脾不和证的临床表现有肝失疏泄和脾失健运两个方面。肝气不疏,气机郁滞,常见胸胁胀满疼痛,喜叹息,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脾失健运,气滞湿阻,可出现纳减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腹痛泄泻,排便后气滞暂得通畅,故泻后疼痛得以缓解。肝郁湿盛,则苔白或腻,脉弦。
  肝脾不和证的治疗以疏肝健脾为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逍遥散等方剂。
  肝脾不和证与肝气犯胃证均由肝气横逆侵犯中焦而致。脾胃同居中焦属土,因此,两证均属木旺乘土,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但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因此肝脾不和证除见肝气郁结表现外,兼见腹胀泄泻等脾失健运之症状;而肝气犯胃,除肝气郁结外,常伴有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