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wei
胃(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Stomach
  位于膈下的人体器官之一。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上口为贲门,即上脘。下口为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上中下三部统称为胃脘。胃主要受纳水谷,宛如府库,故与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通降为顺。胃之经脉络于脾,与脾以膜相连,故胃与脾为表里关系。胃通过经脉循行,与前额、鼻、目内眦、咽喉、上齿龈、口唇、颈、乳房等部位相连,胃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这些部位上有所反映。
  按照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脾胃均属土之说,胃与脾相对而言,在阴阳五行属性中属于阳土,有“阳明胃土”之称。土有燥湿之分,胃属阳而主燥,燥为秋令,秋令肃杀而属金,故又有胃为“阳明燥金”之说。
  主要生理功能 胃的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润而恶燥。饮食物自口摄入,经食道通过贲门而进入胃中,被胃接受和容纳,因而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人体气血的化生之源是饮食物,故胃又被称之为水谷气血之海。胃的腐熟作用,是指饮食物在胃中经过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以便传入小肠进一步消化的意思。这一功能主要是胃气和胃津的作用。胃主通降的含义有二:一是指饮食物由胃受纳、腐熟,并进而下入小肠进一步消化,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以化生人体必需的气、血、精、津液。二是指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则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送糟粕的功能活动。胃的通降是相对于脾而言的,中医学往往以脾与胃的升降运动来概括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功能,因此对中医学胃的理解应与西医学中的胃有别。胃喜润而恶燥,是因胃为阳土而主燥,易偏亢而燥,需要津液源源不断加以滋润,以维持胃正常的受纳、腐熟、通降功能,这是胃的重要特性。胃与脾、肝、心三脏的关系较为密切。胃与脾以膜相连,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相互络属,表里相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二者既对立又统一,阴阳相配,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以完成饮食物的整个消化吸收过程,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胃与肝,肝主疏泄,胃的受纳、腐熟、通降功能都需肝的疏泄以助,肝之疏泄不及或太过都会直接影响到胃的功能。胃与心,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周身,气血的物质基础在于饮食物,胃的功能障碍可影响心血的供需。
  病证及其诊治 外感内伤均可引起胃病。外感以湿热之邪为多;内伤以饮食不当为最。胃病又有寒、热、虚、实诸种表现形式。如平素恣食寒凉,则易使胃气虚寒,通降失调,可见胃脘胀满疼痛而喜按、泛吐清水等症。如平素嗜食辛辣厚味,或邪热内传胃腑,可致胃热炽盛,热灼津伤,发生胃嘈杂吞酸、消谷善饥、口臭口渴、便秘等症。如热病伤阴,或胃病日久,津液耗损,可致胃阴不足,而出现纳食减少、饥不欲食、口干咽燥,或噎膈、反胃、大便干结等症。如感受六淫及疫疠之气,内传阳明,热结于胃,或宿食停滞,中焦气机不畅,可致胃实证,出现脘腹胀痛拒按、吞酸嗳腐或呕吐、便秘,甚则狂躁、谵语等症。由于胃的经脉络属,还可见前额头痛,鼻衄,唇疹,口,颈肿,咽喉齿龈肿痛,乳房肿痛等症。
  诊治胃病,宜针对胃喜润恶燥的生理特性及易通降失调的病理特点,以通降胃气为治疗大法。胃气虚寒者,温胃以祛寒;胃热炽盛者,清泻胃热;胃阴虚者,滋养胃阴;阳明胃实者,通腑泻实,总以恢复胃气下行为顺。胃病往往易与脾、肝、心病相兼,如临床常见的胃强脾弱证、肝胃不和证、心胃火盛证,就必须分别施以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清泻心胃法,调理它脏以安胃,不能单治其胃。
  中医学在预防、诊治疾病中都强调保胃气,认为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就是说,水谷是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又是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胃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首先不要暴食暴饮,应做到按时定量。其次不宜过食滋腻、厚味之品,以免滞胃、助湿、生浊、生痰。再者不宜偏嗜生冷或炙热煎之品,以免过寒过热而损伤胃气。此外,宜保持乐观的情绪,使肝气条达而不伤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