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力仪 |
释义 | zhongliyi 重力仪(卷名:固体地球物理学 测绘学 空间科学) gravimeter 测定重力加速度的仪器。重力仪有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两类。前一类用来测定一点的绝对重力值,后一类用来测定两点的重力差。重力仪广泛应用于地球重力场的测量,固体潮观测,地壳形变观测,以及重力勘探等项工作中。 绝对重力仪 工作原理有两种: ① 自由下落原理 ![]() ![]() ② 对称自由运动原理 ![]() ![]() 20世纪 60年代,美国的法勒 (J.Faller)和哈蒙德(J. Hammond)首先直接应用激光干涉仪器测量绝对重力值。随后日本、意大利、苏联、法国等国家先后研制成功这类激光绝对重力仪。中国于1980年按自由下落原理也试制成功激光绝对重力仪,其测量精度在±16微伽左右。 相对重力仪 可分为静重力仪(又称稳定型重力仪)和助动型重力仪(又称不稳定型重力仪)。 静重力仪 ![]() mg=klm(g+Δg)=K(l+Δl),式中m为重锤质量,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由此即得: ![]() ![]() 通常静重力仪的弹性系统是用一根两端固定的水平金属扭转弹簧,在其中部焊接一根金属摆杆,摆杆末端的重锤上悬挂一根测量弹簧。当作用在重锤上的重力发生变化时,可以伸缩测量弹簧,使摆杆保持原来的静平衡位置。这样通过测量弹簧的伸缩量来测定重力的变化。静重力仪的特点是重力变化同弹簧的伸缩量成线性关系。 单位重力引起弹簧的伸缩量或摆杆倾角变化量称为重力仪的灵敏度。显然,要提高重力的测量精度,必须提高重力仪的灵敏度。助动型重力仪即是按此要求设计的。 助动型重力仪 ![]() ![]() 由于相对重力仪中的弹簧存在弹性疲劳现象,因而重力仪会产生零点漂移,即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重力仪的读数随时间而变化。零点漂移严重影响重力仪的测量精度,而且通常只能在观测值中加以改正,不能完全消除。 为了克服相对重力仪的零点漂移,60年代末,美国试制成功超导重力仪。超导重力仪根据超导现象制成,是在低温情况下用超导铌丝绕成两组线圈,分别安装在超导球周围和下方,超导球是用铝制成的空心小球,外表涂铅。线圈接通电流后,立即切断电源,线圈之间形成一个永久磁场。超导球由于抗磁性而悬浮在磁场中。当悬浮力同作用在小球上的重力平衡时,超导球静止在一个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超导线圈的磁场相当于一根机械弹簧,超导小球相当于重锤。当重力发生变化时,超导球也随之上下移动,且呈线性关系。超导球位移量可采用电容传感器检测,进而求出重力变化。由于超导电流的固有稳定性,致使超导重力仪的零点漂移极其微小,但是,这种仪器现在只能用于固定台站的观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