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士
释义 daoshi
道士(卷名:宗教)
  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太霄琅书经》谓:“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士之称始于汉,当时义同方士。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规定道徒可在家立坛,朝夕礼拜,不必出家修行。金元之际,全真道等兴起,仿照佛教规定,道士不蓄妻、不茹荤,须出家住丛林。遂形成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类。
  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道教认为若不受师,道则不降;而传道度人,须择出身名门、孝于所亲、忠于所君、资性淳良之人。欲入道为道士、女冠者,须赍经戒、符箓在受道院造坛及对斋堂、静室缘法。弟子受经箓须赍金银玉帛等信物。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诵经,烧香燃灯,不杂尘务。
  道士又称道人。《老子想尔注》有“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有“道人贤者奉敬教戒”等语;南宋道士白玉蟾也自称“琼山道人”。但在佛教初入中国时,道人又是对僧人的称呼。《南齐书·顾欢传》有“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狱是非”的记载,此道人即僧人。此外,还有称道士为羽衣、羽客、羽人、羽士(羽,含飞升之意,指道士喜言飞升成仙)以及黄冠(以男道士戴黄冠,或谓道士衣冠皆黄帝之衣冠,故名)等。女道士则称女冠或道姑、女道。全真道之男道士亦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
  《三洞奉道科诫》分道士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又据道行高低另有尊号。《唐六典》卷四《祠部》云:“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熟悉经书和宗教仪范,举行宗教仪式时,在法堂上居中高座,在道士中被认为道功最高者,称为高功。主持宫观事务的道士,一般又沿用佛教之方丈、住持、监院等称谓。
  道士学识渊博、修养高的被尊为先生、真人。此尊号除由道士推戴外,南朝及唐、宋、元诸代,多由帝王赐于生前,或谥于死后。封赠之风,明代犹盛。宪宗时,真人高士充满都下,真人之号遂滥。
  天师亦为道士之尊称。但一般作天师道张陵及其嗣位子孙之专称。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时亦自称天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1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