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家
释义 Dɑojiɑ
道家(卷名:政治学)
Taoism
  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派别。其基本思想范畴是“道”,故称道家。“道家”之称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汉书·艺文志》因之。
  一般认为,道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为春秋晚期的老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有较大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庄子、杨朱、列御寇、田骈等人。杨朱主张“贵己”,列御寇主张“贵虚”,田骈以“齐生死,等古今”为其思想主旨,庄子则较系统地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秦以后,道家思想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发生改变。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和魏晋时期的玄学都是道家学派的演变形式。宋以后,由于宋明理学的出现,道家学派逐渐消失。
  道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本质是无,因此他们又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顺乎自然和无为。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的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其具体的政治主张有很大的差别。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把“不尚贤,使民不争”,“绝圣弃智”,作为其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稷下黄老学派则具有法家色彩,主张“事断于法”,汉初的黄老学派主张薄赋敛、轻刑罚,两晋之际的鲍敬言则主张无君。
  道家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派,它对中国政治和思想领域内所产生的影响仅次于儒家和法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