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夏文
释义 xixiɑwen
西夏文(卷名:民族)
Xixia(or Hsi-Hsia)script
  中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称帝,在广运三年(1036)颁布西夏文,并命野利仁荣加以演绎,曾在西夏境内与汉文同时流行。西夏国灭亡(1227)后,西夏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元代居庸关刻石和明代中叶保定出土的石幢上有西夏文,距创始时已有500余年。此后逐渐湮没,成为一种死文字。
  字体仿汉文楷书,但与汉字不同,笔画繁多。另外有草书和篆字。每字由一块或数小块组成,一般分上、中、左、右、下等块,各块都有含意。如用[1](见附表)作“人”旁(左块),[2]作“犬”旁,[3]作“木”头(上块),[4]作“金”头,[5]作“菜”偏(右块),[6]作“鸟”偏等。共6000余字,以会意字占绝大多数。还有谐声组成的字,如[7]“国”字音[l],“骨”字即从其音。[8]“部姓”音[尣a],即从另一字“囊”音[尣a]得来。
  西夏文所表达的语言,是古代党项羌人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西夏人自称“弥”(mi),古代藏人称之为“弥药”,今称“木雅”。西夏亦别称“弥药”。西夏境内居住着很多汉人和吐蕃人,所以西夏语中有大量汉语和藏语的借词,甚至西夏韵书中一个韵里有半数以上的词借自汉语。
  西夏语的音韵研究,近年进展很快。西夏语音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晚期辅音有9类:重唇音p、ph、m、mb(mp);轻唇音f、v、w; 舌头音t、th、n、nd(nt);舌上音▆、▆h、╯、╯╨(╯▆); 牙音k、kh、嬜、嬜ɡ(嬜k);齿头音堭、堭h、s、n扷(n堭);正齿音t┎、t┎h、┎、nd▋(nt┎);喉音x、j、w、夿;来日音(半舌、半齿音)l、姍、r、惒。早期辅音的特点是有浊塞音,在 “延续音” 中有气音。如 *b、*d、*ɡ、*mh、*nh、*嬜h、*lh、*z、*γ、*rh等。晚期共183韵,分属平、上两个调。平声97韵,上声86韵。有鼻化元音,无辅音韵尾。元音有松紧之分。紧音和彝缅诸语紧喉元音相似。单元音有ɑ、i、u、e、o、媅、奜、彞、憄、廤、嬺、廦等,复元音有ɑi、ɑu,另外还有介音-i-和-w-。 韵部排列是从u、i开始的。语法特点和其他藏缅语族语言相似。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主语后、谓语前, 形容词定语在中心语后。 动词又可分为动作动词、连系动词、能愿动词。动词的体有9个,在动词前后用附加字表示。
  西夏人所著的西夏文字音韵书和幼学书主要有:①《番汉合时掌中珠》,骨勒茂才著,西夏乾祐二十一年(1190)刊。 为研究西夏文字和语言最重要的文献。 ②《同音》,分新、旧两种版本。旧本为正德六年(1132)修订。新本内容和分组同于《文海》,当与其同时或略晚。③《文海》,西夏文韵书,12世纪中叶刊本。仿汉文《广韵》体制。每字按著者观点解释西夏文字的构造和意义。 另有《文海杂类》残卷, 解释文字的方法与《文海》相同。④《五音切韵》,乾祐四年(1173)写本。尚有其他写本。⑤《圣立义海》,用西夏格言注释的辞书。乾祐十四年(1183)刊。⑥《同义一类》:西夏乾祐二十年(1189)刊。 ⑦《三才杂字》,乾定年间(1223~1226)刊。
  现存西夏文译的汉文典籍和藏文佛经等,文物有文书、碑刻、官印、禁牌、钱币等。西夏帝李元昊于1037年设国字院。西夏文的创制与使用对西夏国统治的确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书目
 王静如:《西夏研究》,共三辑,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八、十一、十三,北平,1932~1933。
 〔日〕西田龙雄:《西夏语の研究》,共两册,1964~196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