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莴苣
释义 woju
莴苣(卷名:农业)
Lactuca sativa
  菊科(Compositae)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以绿叶或肉质茎供食用。埃及古墓出土文物证明,公元前4500年已有长叶型莴苣栽培。结球莴苣是在地中海一带演变而成,在汉代或唐太宗时从西亚传入中国,以后演变成茎用莴苣,因其肉质茎肥嫩如笋,通称莴笋。9世纪传到日本。中国以茎用莴苣为主,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叶用莴苣在华南栽培较多。
  形态和类型  莴苣叶和茎有淡绿、绿和紫红等色,叶面平展或皱缩,全缘或缺刻。根浅。圆锥形头状花序,花黄色,自花传粉。瘦果,黑褐色或银白色,千粒重0.8~1.2克, 染色体数 2n=18。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个类型。叶用莴苣可分为:①结球莴苣(L.sativa var.capitata)叶片较大,叶片光滑或微皱缩,生长后期心叶形成叶球,呈圆球形或扁圆形。②直立莴苣 (L.sativa var.longifolia)叶狭长而直立,一般不结球,或心叶抱合成圆筒状。③皱叶莴苣 L.sativa var.crispa)叶深裂,叶面皱缩,不结球或心叶结成松散叶球。④茎用莴苣(L.sa-tiva var.asparagina)叶片较狭,先端尖或圆,幼苗叶片着生于短缩茎上。生长后期茎伸长、肥大,花芽分化后继续伸长。食用部分由茎和花茎两部分组成。


  栽培  莴苣喜冷凉,较耐寒。种子在 4℃时便可发芽,而以15~20℃为适宜,30℃以上发芽受阻。多行育苗移植。叶用莴苣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春播和秋播为主,华南多在秋冬播种。茎用莴苣主要在春、秋栽培。夏季因高温出苗困难,常用低温处理种子。某些品种的种子对光照特别敏感,在有光照条件下发芽较快。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高温易徒长。产品器官形成以日温 20~22℃,夜温 12~15℃为宜。长日照和高温能促进花芽分化和抽薹。适宜的土壤pH为 6左右。生长过程中任何时期缺氮都会抑制叶的分化,导致严重减产。幼苗期缺氮影响更严重。产品器官形成时要注意氮钾平衡,氮多钾少不利于结球和肉质茎的肥大。茎用莴苣多以春莴苣留种;叶用莴苣在长江以北主要春播留种,长江以南秋播、华南地区夏播留种。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等。
  用途  莴苣叶、茎组织中乳管分泌的乳状液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如糖、橡胶物质、有机酸、树脂、甘露醇、蛋白质及莴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等。莴苣素有苦味,具催眠镇痛作用。叶用莴苣多生食,故又名“生菜”;但也可熟食。茎用莴苣还可腌制或干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