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脂质贮积病 |
释义 | zhizhi zhujibing 脂质贮积病(卷名:现代医学) lipid storage diseases 一组脂质(包括糖脂)在血和组织中不正常堆积并伴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又称脂质沉积病。种类甚多,临床表现各异,常累及神经系统,而表现为脱髓鞘疾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有以下几种。 尼曼-皮克二氏病 一种脂质代谢缺陷病。多见于犹太人,中国也有报道。先天性的神经鞘髓磷脂酶缺乏,引起网状组织细胞中神经鞘磷脂积聚,形成典型的尼曼-皮克二氏细胞引起的疾病。又称神经鞘髓磷脂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尼曼-皮克二氏细胞广泛存在于脾、肝、骨髓、淋巴结及神经节细胞中。 此病于婴儿时起病,表现为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及肺有细胞浸润。神经系统表现失明、耳聋、肌张力减退及僵直等。当骨髓浸润严重时,有中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此病病情凶恶,患儿多在1~3岁内夭折,少数可存活至青春发育期。 从骨髓片上找到典型的尼曼-皮克二氏细胞即可确诊。也可从白细胞或皮肤活检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中测酶的活性而作出诊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检查培养的羊水细胞提取液的神经鞘髓磷脂酶活性,也可在产前检测出患病胎儿。 葡萄苷脂酰鞘氨醇脂质贮积病 1882年P.C.E.戈谢首先描述,又称戈谢氏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糖脂代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降低,从白细胞和红细胞膜来的葡萄糖脑苷脂(即葡萄苷脂酰鞘氨醇)分解代谢受阻,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及酰基鞘氨醇,沉积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脾、骨髓等脏器)。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有婴儿型、幼儿型和成人型。婴儿型于半岁内起病,病情急,凶恶,初期有肝脾肿大,继而颅神经和脑干严重受累,两年内死亡。幼儿型于半岁以后发病,病情呈亚急性,内脏和神经系统皆可受累。成人型为慢性,可于出生后至成年时期内发病,一般不侵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四肢骨关节痛,皮肤有棕黄色色素沉着。可因脾梗塞和脾破裂而引起急性腹痛。脾功能亢进可使血小板减少而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表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肝脾穿刺活检,可找到含脑苷脂的网织细胞(戈谢氏细胞)。血液酸性磷酸酶常升高,血浆脑苷脂水平也可升高。 用维生素、肝浸膏治疗有一定作用。对巨脾及脾功能亢进者,需手术切脾。静脉输入葡萄糖脑苷脂酶的治疗方法正在试用中。婴儿患者多夭折,成人患者可存活多年。 对曾患戈谢氏病孕妇的胎儿或双亲是纯合子或杂合子戈谢氏病的胎儿,培养从羊膜腔穿刺获得的胎儿细胞,测定提取液中的葡萄糖脑苷脂酶,可鉴定胎儿是否有戈谢氏病。 酸性脂酶缺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酸性脂酶主要功能是水解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脂,使它们从血浆中被周围组织清除。此酶缺乏时,胆固醇脂和甘油三酯在身体许多组织中沉积。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种:①沃尔曼氏病。1956年由M.沃尔曼首先描写。是一种脱髓鞘疾病。主要为婴儿患病,出生后即表现虚弱、肝脾大、腹泻、腹胀及其他胃肠道症状,肾上腺钙化,智力发育落后,患儿很少能生存到1岁。②胆固醇脂贮积病。较为良性,有时到成年才被诊断。体内脂质广泛沉积,肝肿大,常有高β-脂蛋白血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有肾钙化。 根据临床表现及皮肤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证明酸性脂酶缺乏)可作诊断。无特效治疗方法。 神经酰胺酶缺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又称法伯氏脂肪肉芽肿病。由于酸性神经酰胺酶缺乏,脂酰鞘氨醇在组织中堆积。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进行性畸形,有皮下结节(关节附近和受压处尤为显著)以及进行性声音嘶哑。这些组织有肉芽肿和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堆积。脂酰鞘氨醇和神经节苷脂也可堆积在神经元中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肺、心脏、淋巴结也可受累。预后不佳。 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证明酸性神经酰胺酶缺乏,可以确定诊断。杂合子的酸性神经酰胺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一半。检查培养的羊水细胞,视有无酸性神经酰胺酶缺乏,可进行产前诊断,有优生学意义。本病无特效疗法。 半乳糖脂酰鞘氨醇脂质贮积病 又称球样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1916年K.H.克拉伯首先描述此病,故也称克拉伯氏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半乳糖脑苷脂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半乳糖脑苷脂不能裂解为脂酰鞘氨醇和半乳糖,以致半乳糖脑苷脂堆积在脑及周围神经等组织中,造成神经系统等病变。也是一种脱髓鞘疾病或神经系统变性病。 临床症状常发作于婴儿出生后约3~6个月,最初对外界刺激激惹,很快进展为严重的精神和运动障碍。早期反射亢进,以后弛缓和张力低下。常有失明和耳聋。婴儿很少能活到第2年。 检查白细胞、血清和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半乳糖脑苷脂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有助于确诊。检查培养的羊水细胞中此酶活性,可作产前诊断,这有优生学意义。本病无特效疗法。 硫脑苷脂脂质贮积病 一种遗传性髓磷脂代谢病。又称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MLD)。神经细胞髓鞘内鞘磷脂消失明显。由于芳香基硫酸酯酶A活性缺乏,半乳糖硫脑苷脂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堆积,也可堆积在肾、膀胱等内脏中,形成异染性球形颗粒块,并大量从尿中排出。 临床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出生后的第2年,常在10岁内死亡。也可于5~7岁发病,偶见于成人时发病。早期表现为步态不稳、精神退化、尿失禁。儿童可有失明、言语能力丧失、四肢轻瘫和周围神经病。成人痴呆是常见的表现,病情可进展缓慢。 通过分析白细胞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芳香基硫酸脂酶 A活性可确定诊断。通过检查培养的羊水细胞中该酶活性,可作产前诊断,这有优生学意义。 多种硫酸脂酶缺乏 少见,临床表现类似幼儿发病的 MLD,并合并有类似粘多糖贮积病特点。 异染脑白质病不伴有芳香基硫酸脂酶A缺乏 患者有幼儿MLD的临床表现,但芳香基硫酸脂酶A活性正常。这可能是体内硫脑苷脂水解所必须的激活蛋白缺少所致。 芳香基硫酸脂酶A缺乏不伴异染脑白质病 又称为假性芳香基硫酸脂酶A缺乏。 α-半乳糖苷酶A缺乏 1898年英国W.安德森及德国J.法布里首先分别描述本病,又称法布里氏病。是X性联遗传病,主要为男性发病。α-半乳糖苷酶缺乏导致神经脂酰鞘氨醇三己糖苷在组织沉积。 男性儿童或青春期发病,临床表现为四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粘膜的血管扩张(血管角质瘤),也可有角膜及晶状体混浊。随年龄增长,出现白蛋白尿、低渗尿、淋巴水肿,严重肾损害导致高血压和尿毒症。常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心、脑血管病。杂合子女性大多有中等水平酶活性,多无症状,偶有严重的像男性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螺旋样角膜上皮萎缩(裂隙灯检查发现)。 检查血浆、白细胞、泪液中α-半乳糖苷酶A活性可确定诊断。检查培养的羊水细胞,证明α-半乳糖苷脂酶活性缺乏及XY核型可作出产前诊断,有优生学意义。 小量维持用苯妥英钠可缓解疼痛,直接补充酶的治疗正在探索之中。 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病 GM2神经节苷脂沉积于全身所致,因先天性缺乏氨基己糖苷酶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三型:婴儿型(泰伊-萨克斯二氏病,旧称家族性黑蒙性白痴)最多见,主要见于犹太人,表现失明、进行性痴呆、瘫痪、眼底黄斑区的樱桃红点是诊断依据。桑德霍夫氏型除脑外,内脏亦有病理变化,临床似婴儿型,确诊依赖酶检查。幼年型表现共济失调、抽搐和进行性精神运动衰退。 GM1神经节苷脂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GM1-β-半乳糖苷酶缺乏所致,GM1神经节苷脂沉积于脑灰质、白质及内脏,分Ⅰ、Ⅱ两型,主要表现肌张力低下、痉挛性瘫痪。Ⅰ型尚有特殊面容,需与粘多糖病区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