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白尘
释义 Chen Baichen
陈白尘(1908~  )(卷名:戏剧)

  中国剧作家、小说家。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3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清河县城(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商人家庭。中学时代就接受“五四”新文学影响,写新诗和白话小说。1925年第一次发表作品,1926年初中毕业,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同年加入国民党,从事进步的学生运动,和共产党人有了初步的接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退出国民党。此后,先在田汉主持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学习,后追随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成为南国社的重要成员。1929~1932年,流浪各地,求职卖文,曾赴日旋归,并与友人一起组织过民众剧社、摩登社、南风社等戏剧团体,开展进步戏剧运动。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淮阴特委秘书长,积极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同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秘密写作小说和剧本。两年半的囚徒生活,成了他创作上的丰收季节。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做“亭子间作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大后方,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抗战戏剧运动和革命文化工作。曾参加上海影人剧团、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中华剧艺社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为这些剧团写了大量剧本,对掀起大后方抗战戏剧的高潮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按着中国共产党组织指示建立起中华剧艺社,在困难的局面下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如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夏衍的《法西斯细菌》等,使剧社成为大后方坚持进步戏剧的中坚力量。在此期间陈白尘还曾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四川省立音乐戏剧学校、中央大学任教或兼课,并担任过《华西日报》、《华西晚报》、《新民报》等报副刊主编。1946年回上海,在电影和戏剧战线上继续投入反对内战,争取民主运动。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组织地下的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解放后该会正式成立,被选为主席。1949年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南方第二代表团副团长、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调北京任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主任。195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后历任作协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66年调江苏省文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操文笔。1978年任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江苏省文联名誉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白尘早期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27~1929年,有短篇小说集 《风雨之夜》和长、中篇小说 《旋涡》、《一个狂浪的女子》、《罪恶的花》、《归来》、《歧路》等出版。30年代写作的小说,短篇多收在《曼陀罗集》、《茶叶棒子》、《小魏的江山》3部集子中,中篇则有《泥腿子》单行本问世。
  陈白尘也是一位散文作家。《五十年集》中收了他30年代以来的部分散文作品。晚年散文创作更加成熟,有回忆录式的长篇散文《云梦断忆》(1982)、《寂寞的童年》(1984)问世。
  陈白尘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剧本创作上。从30年代到80年代,共写作话剧和电影剧本50多部。喜剧和历史剧尤为所长。讽刺喜剧《恭喜发财》(1936)、《魔窟》(1938)、《乱世男女》(1939)、《后方小喜剧》(1940,包括《未婚夫妻》、《禁止小便》即《等因奉此》等独幕剧)、《结婚进行曲》(1942)、《升官图》(1945)以及据鲁迅原著改编的《阿Q正传》(1980) 和喜剧电影《幸福狂想曲》(1947)、《乌鸦与麻雀》(1948,集体创作,陈白尘执笔)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有的剧本(如《升官图》、《阿Q正传》等)在国外有译介和演出。


  5幕悲喜讽刺剧《结婚进行曲》,是在独幕剧《未婚夫妻》的基础上扩充、再创造而成的。它以喜剧手法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生活和婚姻道路上的坎坷遭遇,叫人笑过之后,以沉重的心情思考现实和人生。因其暴露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黑暗,曾遭国民党当局禁演。
  3幕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 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两个强盗的“升官梦”,把一个小县城肮脏的官场交易展现在舞台上,画出了一幅贪赃枉法、寡廉鲜耻、“关系”之学盛行、真理良心丧尽的群丑图,对国民党统治区腐朽反动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深刻暴露和辛辣讽刺。此剧在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陈白尘的喜剧讽刺泼辣犀利,气势挥洒纵横,构思大胆奇妙,漫画化和性格化结合,荒诞性和真实性统一,喜剧性和悲剧性交相映衬,并善于吸收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特点,注重喜剧的民族化。
  陈白尘的历史剧,有表现太平天国斗争的话剧《石达开的末路》(1936)、《金田村》(1937)和《大渡河》(1942,又名《翼王石达开》),有反映近代史上另一支农民起义的电影《宋景诗》(1951,与贾霁合作),有描写西汉初年最高统治集团内部长期政治斗争的话剧和电影剧本《大风歌》(1979)等。他在历史剧创作上追求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现实倾向性的统一,这一现实主义史剧美学传统在《大风歌》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此剧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的史实,艺术地再现了刘氏集团和吕氏集团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塑造了吕雉、陈平、周勃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对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政治势力,历史地加以肯定,对企图推翻这一政治势力的阴谋篡权者,历史地加以批判,表现了作者现实的政治倾向性,寄托着对“四人帮”的憎恨之情。《大风歌》构思恢弘,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在艺术磨练上集已往历史剧之大成而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对《大风歌》的评价、得失是有争论的。如有人认为剧中对吕雉的批判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除喜剧和历史剧之外,陈白尘的代表作还有《岁寒图》(1944)。这是一部带有悲剧性的正剧,表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和苦斗精神。它与《升官图》的思想是相通的,只是以不同的美学手段,暴露了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