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列宁格勒 |
释义 | Lieninggele 列宁格勒(卷名:世界地理) Leningrad 苏联第二大城市,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首府。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跨涅瓦河口。市区面积 570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486.7万(1985)。 城市建在涅瓦河河口两岸和三角洲近百个岛屿上,其中较大岛屿42个(见彩图)。 ![]() 1703年建要塞和通海门户,称圣彼得堡。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并建造船、火药、制币、纺织等工厂,与西欧开展贸易。18世纪中叶人口达10万。18世纪末又兴建金属加工和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与内地的联系迅速发展,先后开凿上沃洛乔克、拉多加外围、马林斯克和齐赫文等运河。19世纪上半叶开始修筑通向内地的多条放射状铁路,兴建造船、机械、化工、纺织和造纸等现代工业部门。1913年人口达240万,超过了当时的莫斯科。1914年改名为彼得格勒。 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此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苏维埃政权,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1918年3月首都迁回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改今名。 十月革命后,工业发展很快,1940年工业生产水平超过1913年的12.4倍,工业职工达8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城市被德军包围872天,破坏严重。1949年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1970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5.4倍,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苏联第二大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占苏联的 6%左右。机械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职工人数占全市工人一半以上,固定资产占全市的60%。电站设备、舰船、机床和精密仪表生产占重要地位,其中发电机产量占苏联1/2以上,列宁金属工厂(生产大型汽轮机、水轮机)、基洛夫电力工厂(大型汽轮发电机及水轮发电机)和涅瓦厂(燃汽轮机)是电站设备主要生产厂,产品除满足苏联大、中型电站需要外,并有大量出口。造船能力占苏联1/4,生产的舰船类型多样,商船及舰船生产能力均居苏联第二位,“波罗的海”、“海岸”、“苏达米赫”和“日丹诺夫”为四大造船厂。机床、电子、精密仪表生产在70年代曾成倍增长。化学工业亦很发达。还是苏联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 ![]() 苏联重要水陆交通枢纽之一。有12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向莫斯科等国内大城市,并通波兰、芬兰等邻国。郊区铁路全部电气化。是苏联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和最大海港,主要港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有50多个泊位,可停靠吃水10.5~11.5米的海轮,年货物吞吐量1000多万吨,与北欧、西欧有定期航班相通。港口冬季(11月下旬至翌年4月)结冰,靠破冰船通航。苏联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罗的海-白海运河和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起点,轮船可通白海、伏尔加河、里海、黑海和亚速海,又是涅瓦河的入海口,河运发达。重要国际航空港,有60条航线通国内外大城市。重要公路枢纽,有11条公路汇集于此。 素有苏联科学文化城之称。1725年建立俄国科学院,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波波夫、门捷列也夫和文学家普希金、果戈里等均在此生活和工作过。有 300多个科研机构和苏联科学院的30多个研究所,有列宁格勒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6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并有47座博物馆,其中著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建于1895年。还有全国闻名的科学院图书馆、国立大众图书馆和艾尔米塔什冬宫画廊。 城市街区以涅瓦河和涅夫斯基大街为主干,以冬宫广场为核心,呈不规则的放射状格局。市区被大小涅瓦河等分为四部分:①大涅瓦河南岸为莫斯科区,占城市的大部分,是城市的中心,有冬宫、冬宫广场、涅夫斯基大街、斯莫尔尼宫、塔夫里切斯基宫等,多名胜古迹。②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之间为瓦西里耶大岛区,造船厂、海港、河港以及列宁格勒大学等多分布于此。③小涅瓦河和大涅夫卡河之间的彼得格勒区,为老纺织工业区,并有新兴的电工、电子和金属加工工业;彼得罗巴甫洛夫城堡位于区内东南角的小岛上。④涅瓦河和涅夫卡河右岸的维堡区,为市内最大工业区,机械、冶金、电工、化工、纺织都很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及沿海一带发展,新建了恩格斯、莫斯科和绍米洛夫等大街,以及海滨公园和沿海大街。全市分为15个行政区,城郊有6个区,密切联系周围60多个城镇,并共同组成列宁格勒城市集聚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