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铁券
释义 tiequan
铁券(卷名:文物 博物馆)
Iron Credentials
  中国古代帝王颁发给功臣的铁制契券。用以证明其具有免死或其他特权。契券采用铁质,取其坚固耐久之意,表示誓约世代相沿,永远遵守。
  据文献记载,汉高祖曾用丹书铁券与功臣定誓。铁券剖为两件,可以合契,右半藏在帝室,左半付予功臣保管。如果功臣及其后代犯罪,可取券相合验证,根据功劳,对其罪行予以赦减。自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封建帝王均以铁券做为一种对功臣的特殊奖励。此外,还曾用铁券记载邻国之间或者异族之间的盟约,如晋闵帝曾和氐羌破铁券相约永不役使。
  隋唐时期,对于功臣赏赐铁券,用以表示免死特权的作法十分普遍。隋太祖曾赐李穆铁券,恕其十死。唐中宗曾赐杨元琰铁券,恕十死。至唐代晚期,藩镇割据,帝室更大量赐铁券以讨好拥有兵权的将领,致使发展到一些藩镇将领也实行对部下赐铁券免死的奖励。宋代以下,帝王对功臣赏赐铁券的情况有所减少。但在明代,仍有赏赐铁券的现象。
  现在保存下来的唐代铁券实物,仅有唐代乾宁四年(987)赐钱镠铁券一件,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厘米。券为复瓦形,上嵌金字诏书 333字。这是唐昭宗李曄赐给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钱镠的。券文说:“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该券在元朝曾一度失落水中,后被渔人捞出,钱氏后人重价购回保存。1951年,钱氏后人将它捐献国家,先归浙江省博物馆,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明代铁券存世的有《会川伯赵安铁券》,长20.7厘米,宽39.8厘米,厚0.2厘米,嵌金字219字,为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赐给镇守陇右的土司会川伯赵安的。此券保存甚佳,券字金色灿然,无一字残损,现藏甘肃省渭源县文化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