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菲尔丁,H. |
释义 | Fei'erding 菲尔丁,H.(卷名:外国文学) Henry Fielding (1707~1754) ![]() 菲尔丁的杰作是长篇小说《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1749),与《约瑟夫·安德鲁斯》属于同一类型。拉法格曾回忆马克思“比较喜欢十八世纪小说,特别爱好菲尔丁的《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这部小说深刻地表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质。长篇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1743),是政治讽刺小说;《阿米丽亚》(1751)是现实主义社会批判小说,两者都为抨击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的罪恶、虚伪和残酷而写。1754年菲尔丁去葡萄牙旅行,写了《里斯本航海日记》(1755)。同年10月 8日于里斯本逝世。 伯纳·萧认为菲尔丁是除莎士比亚外英国从中世纪至19世纪之间最伟大的剧作家。菲尔丁的戏剧作品主要属于笑剧、模仿嘲讽剧和讽刺剧。他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他和笛福、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在创作《约瑟夫·安德鲁斯》的过程中,菲尔丁说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写作领域”,即18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英国社会生活中各种滑稽可笑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滑稽可笑的事件。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喜剧性的散文史诗”,它的特点是幽默、讽刺,充满乐观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菲尔丁自称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师承于阿里斯托芬、塞万提斯、拉伯雷、莫里哀、莎士比亚、斯威夫特等人,以幽默和讽刺作为向虚伪、谎言、暴虐和罪恶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菲尔丁的严肃的写作意图正是通过使读者得到娱乐和享受来实现的。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家柯尔律治曾称赞《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的情节为一切文学当中最完美的情节之一。它的结构也是英国小说的典范。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发生在英国南部萨默塞特郡的乡村,在乡绅甄可敬的家里;第二部分叙述在去伦敦途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第三部分发生在伦敦。菲尔丁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浪漫主义的故事情节的背景,使读者了解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城乡生活中许多细节,他描绘的场面犹如万花筒一般,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丰富多彩。他喜用对比手法来描写同一类型的人物。例如,乡绅甄可敬和魏思顿,宗教家夏楚与哲学家方正,正面人物青年托姆和反面人物青年布力非等,都形成对照,尤其是通过托姆与布力非这一对人物的对照,读者对菲尔丁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才有了正确、深刻的理解。反面人物布力非使读者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和《奥瑟罗》中的伊阿古,他代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凶狠的冒险家,为了个人利益不惜从事任何罪恶勾当,而表面上却道貌岸然。托姆是菲尔丁所肯定的人物,他真诚纯洁,经受了各种诱惑与磨难,战胜了重重阻碍与艰险,终于和心爱的女子索菲亚结合。托姆的故事就是菲尔丁给读者上的一堂人生教育课。 《阿米丽亚》是一部坦白、诚恳的社会批判小说,它对英国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和提出的改革要求,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的小说奠定基础。在《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每一卷的第一章里,菲尔丁中断了故事的叙述,发表一番议论。他这种连叙带论的写作方法不仅被19世纪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和乔治·艾略特所模仿,而且对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篇故事讽刺诗《唐璜》也产生了影响。 参考书目 W. L. Cross, History of Henry Fielding, 1918. Aurélien Digeon, Les Romans de Fielding, 1923. F.H.Dudden, Fielding: His Life, Works and Times, 195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