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作文心理
释义 zuowen xinli
作文心理(卷名:教育)
psychology of composition
  学生作文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的过程。在作文里,往往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各方面水平及阅读、写作能力。写作活动也是由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它必须从压缩而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展开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形式转化。有时,学生对问题还未思考明白,文字表达能力较差,这种转化就会发生困难。所以作文时有更多的有意性,它比口头言语的要求更高。
  作文心理程序与阅读心理程序存在着倒逆关系。在阅读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文字材料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断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这就为作文准备了心理上的条件。在命题作文中,学生写作,首先必须审题、立意,为写作活动本身定向,确定文章所要表明的观点和态度──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有关的感性表象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文章的结构,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以确定先后次序,段落层次,最后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这些内容。这也就是所谓对文章的构思过程。
  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在口头言语获得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教学条件、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的加工,逐步形成的。据研究,小学五年级学生存在着四种不同水平的书面言语表达形式:①机械抄录,②改写,③写话,④写作。而“写作”是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充分加工后完成的,到这时才是达到比较符合一般语法逻辑要求的书面言语。上述四种“形式”大致反映着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总趋势。
  命题作文的形式,在中国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从实际的写作基础训练,则从一年级就已开始。研究表明,一年级末的儿童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已有可能写话,或写短文,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入学初期,儿童的书面言语比口头言语相对贫乏。作文的早期训练可使他们初步懂得一些书面言语的要求,这些要求反过来会给他们的口头言语以积极的影响。当他们根据一定的题目谈话时,就会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组织,而不致漫无边际。早期作文训练没有超越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是有利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由于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逐步赶上口头言语,基本上能把说的写出来。这时要增加儿童的写作内容,先要增加儿童说的内容。实验证明,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通过谈话再写作,可提高书面言语的数量和质量。但是写作前的“谈论”作用是有条件的:作文题目要具体,涉及的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切近,教师要善于引导。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谈论”对写作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无效。
  书面言语的完善,需要反复修改。学会修改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自己的写话,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很少,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地考虑的。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修改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
  儿童写作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基本的写作技能作基础。根据苏联《俄语课上作文教学的体系(4~8年级)》一书的总结,这些基本技能共有 7个方面:①审题,②表现中心思想,③搜集材料,④系统地整理材料,⑤安排文章体裁,⑥语言表达,⑦修改文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年级差异。据研究,这种差异在四、五年级之间比较显著。一般发展的趋势大致是:由不切题到切题,由切题到中心突出;由自然的开头结尾到多样化的开头结尾;由不能分清段落到逐渐能分清段落;由只会用简单句到会用复杂的复句;由平铺直叙、不善于表达思想感情到初步借物抒情。
  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虽然比小学阶段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据研究,他们在描写人物形象的作文中,所运用的形容词很不丰富,错误虽不多,但错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不规范、生造、用错近义词、形容过分、形容得不合人物身份、形容矛盾、形容错误、多余(重复)等,其中以“不合身份”的描写最多。这些错误说明,初中学生对人物身份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的认识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而且不深刻。初中学生在以描写人物为题材的作文中,有直接描写人物本身的倾向,还不善于通过其他途径,如环境的烘托,群众的褒贬等方法。所使用的形容词则以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外貌这两方面占多数,而对人物的“一般判断”和“内心活动”方面的描写则较少而单调,大多用“好”、“可爱”等词。
  据调查,多数初中学生能在作文中引用比喻。喻语以引用明喻的占绝大多数,引用隐喻的次之,借喻用得最少;但引用隐喻和借喻的数量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加,而明喻则似乎有相反的趋势。此外,根据喻体形象丰富性的程度,初中学生在引用比喻时以单一的形象作喻体的占大多数,以复合形象作为喻体的次之,以复合的多种形象作为喻体的最少。初中学生引用形象丰富、富于表现力的比喻是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
  中小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出现逻辑、语法结构方面的错误。错误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语法结构没有错误,但是内容不符合逻辑。二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产生用词不当。儿童的写作能力是在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模仿到创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的。从整体来看,中小学生写作的发展,一般是从大同小异到大异小同,再到独自构思、取材各异的过程。
  如何评价作文的优劣,这是迄今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外国,关于衡量作文优劣指标的研究,是从分析学生作文中各种性质的错误开始的,最后,分析的错误项目竟达106种之多。在中国,当初也只限于研究学生作文中的错字。艾伟于1926年开始统计初中各年级作文字数及错字与字数的比率。结果是,字数逐年增加,而错字比率逐年减少(错字数占总字数的百分率,初中一年级为1.73,二年级为1.20,三年级为1.15)。由此他认为,对作文中各类错误数及字数上的考察,可约略表示出作文能力的进步。至于对作文量表的研究,在外国可追溯得更早。中国也编制过作文量表,进行作文评分因素的分析研究,特别是按错记分法,不限于考察学生作文内用词、造句、填空、改错等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兼及从篇章结构上衡量文章的顺畅流利程度。
  与作文量表相似,外国还有用“分点法”,即列出几个方面的客观指标,分别规定分数,以总分来评定作文的优劣。下面是一个供参考的评定范例:①思想或内容和词汇(12分)。包括思想清楚有连贯性,有独创见解,题材有意义或没有意义等项。②结构(7分)。包括句子的多样化(连接词和句型),句子构造的正确性,分段和协调性等项。③技能的准确度(6分)。包括字母拼写法,标点,语法的正确性等项。这种“分点法”,有利于在评定中对各种判断作出更详尽的分析,从而较准确地衡量学生作文能力的水平。
  参考书目
 艾伟著:《阅读心理·国语问题》,中华书局,上海,1948。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5 9: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