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然辩证法
释义 ziran bianzhengfa
自然辩证法(卷名:哲学)
dialectics of nature
  主要是由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的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语词的原意说,它是指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是一门学科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这个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有不同的名称。苏联一般称之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在西方国家,这一领域分别由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论、技术论以及自然哲学等学科和部门研究;在中国,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开始,就一直沿用自然辩证法这一名称。
  历史来源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直到18世纪尚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往往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德国自然哲学继承发展了历史上与机械唯物主义相对立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见解,然而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它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也具有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从I.康德于1755年和 P.-S.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诸如德国科学家F.韦勒于1826年合成尿素,人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于1830年提出地质演变论;德国的T.施旺、M.J.施莱登于1838年和1839年建立了细胞学说;J.L.迈耶尔等人于1842年提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科学家A.洪堡德于1845年创立比较自然地理学; 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生物进化论;英国物理学家M.法拉第和J.C.麦克斯韦先后在1831、1862年建立了电磁理论;俄国化学家Д.И.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了元素周期律,等等。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产生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植根于自然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马克思了解并重视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的写作。他在《资本论》和1867年 6月2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明确表示,在历史上也像在自然科学上一样证明了G.W.F.黑格尔发现的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正确性。马克思本人也研究过数学,特别是微分学的辩证性质,写了《数学手稿》,《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所表达的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共同思想。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他们很早就提出,自然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工业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并认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恩格斯发现了科学的发展同已有的知识量成比例的规律,认为科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成为无穷无尽的。他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强调提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说过,他引用现代自然科学证明辩证法存在于现实中,是因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这段话深刻地表明,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
  传播和发展  在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发展的背景下,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考察了以 X射线、电子和元素转化的发现为契机的物理学革命,分析了由它所引起的哲学思想的混乱,认为这种混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懂得辩证法,特别是不懂得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辩证法。他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在走“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 这一步,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 “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哲学”。他还提出了“世界图景就是物质运动和‘物质思维’的图景”的著名论点。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强调辩证法内容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检验,“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发表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要求战斗唯物主义者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个纲领。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苏联出版。这部著作的问世,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世界各地的传播。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很关心和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这方面讲过一些深刻的意见。例如,他强调自然界无论在微观方面,还是在宏观方面,都是无限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无限的,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科学史充分证明了辩证法的这一基本观点。他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论述了真理发展的辩证法,提出“百家争鸣”是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等等。他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A.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1905)和广义相对论(1915)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从德国物理学家M.K.E.L.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N.H.D.玻尔的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1913),到W.K.海森伯、E.薛定谔等人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物理学规律的微观物理学规律;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见基本粒子理论),对各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研究,更深刻地显现了物质的无限性和统一性;宇宙学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借助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从40年代开始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出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制成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的探索,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综合和抽象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数学和自然科学方法日益向社会科学渗透;科学的革命引起了广泛的、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导致人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能力的巨大增长,给人和自然界也带来了许多尖锐问题,如环境和生态问题等。这一切充分表明,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不管他们是否在哲学上承认辩证法。
  面对现代自然科学新发展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自然科学家也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在中国,许多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十二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和《1978~1985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体现了这方面工作的范围和方向。
  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自然观  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自然界不仅是指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界、而且包括经过人改造了的自然界、人按照自然规律创造出来的人工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包括研究人工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正是在人工自然界的辩证发展中,交汇着科学和技术,交汇着人、自然和社会,展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
  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观:①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关于自然科学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研究,由于自然科学成熟较早,进展较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社会现象来说较为简单,认识的检验较为直接和明确。因此,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历史与最新发展就给人们研究下列认识规律问题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诸如:科学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和从理性的较浅层次到较深层次的深化,科学认识中实验和理论的关系,假设和模型的作用,科学的逻辑结构和语言形式,科学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科学理论检验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科学认识的积累、飞跃和革命,新旧科学理论嬗替的规律,科学争论和科学交流对科学认识发展的意义,等等。同时,对自然科学在其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加以深入的分析、总结和阐述,使之得到更为广泛、自觉和正确的运用,这对于人们在各个领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更加科学化有很大意义。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已成为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最富于成果和最引人注意的领域。
  ②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研究,要求把自然科学作为认识现象和作为社会现象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因为自然科学认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历史。这方面的研究内容有:自然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的规律及其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和科学、经济、社会相互结合和影响的规律及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的科学能力诸因素及其增长的规律,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的规律和这种规律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表现,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和结构、科学的分化和整合的规律,科学发展中的生长点和带头学科形成的规律,等等。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研究方法  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研究,一方面要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总体和综合上进行,另一方面要从各门自然科学的分体上进行。分别结合各门自然科学的各种基本理论、各种基本概念和各自的研究方法,结合它们的思想发展史以及重大发现史、重大创造史的案例,结合它们同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哲学上进行细致的和专门的研究,由此构成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广阔研究领域,展示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多采的内容。
  在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方面,各国有重大理论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著作。不管他们是否有明确的哲学思想或者接受何种哲学的影响,由于他们的这类观点是从他们创造性的实践和对自然科学的深切理解中提出的,因而都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财富。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各派学者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论点尽管有许多可争议和应批评的地方,但其中不少人从哲学、逻辑、语言、社会学等各种角度对自然科学作了细致的、有价值的研究,有些人也明显地受到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重视并努力对这些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加以科学的分析和吸取,有助于丰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一个向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向科学家的新思想敞开大门,并通过科学的研究、讨论和批评不断吸取新成果,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开放体系。
  参考书目
 于光远编:《马克思、恩格斯论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5~1978。
 《自然辩证法讲义》编写组:《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