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缅甸美术 |
释义 | Miɑndiɑn meishu 缅甸美术(卷名:美术) Burmese art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部,比邻中国和印度,美术上自古受这两大文明古国的影响。 缅甸的史前文化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旧石器时代遗存仅知安雅辛文化,有手锛、砍斫器、石片刮削器等石器。新石器时代遗迹大多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除了石器的制法和种类获得发展外,还发现有岩洞壁画。它以赤铁矿为颜料画成,内容以动物形象最多,包括野牛、鱼、鹿、象、野猪等,其次有人的掌印,还有一幅画显示太阳从两山峰间升起。青铜器多采集于掸邦,有10余处,器类有锛、斧、矛、钻、环。器形与中南半岛其他国家及中国南部所出同类器物相近。 进入历史时代后的公元前3世纪,在缅甸的南部,就有受到印度文化洗礼的孟人,以直通为中心居住。直通位于锡唐河口,很早就流行锡兰的佛教,成为上座部系小乘佛教的中心地,佛教由此渗透到缅甸内地。今存有城墙、大小佛塔数座,还出土有佛像和印度教神像。 在缅甸北部是藏缅语系的骠国。骠国的遗址残留于卑谬等地。卑谬位于伊洛瓦底江下游,为5~9世纪骠国的首都。故都呈圆形,以周长约13.5公里的城墙围住,中央有长方形的王宫遗址,城内外有一些高大的佛塔和小型寺庙。诸寺的出土物以银制镀金舍利容器、铜制四臂观音像为最早,还出土有铜制乐人小像群。 1044~1287年,骠人建立了蒲甘王国,以初祖阿奴律陀征服直通为契机,通过严格的锡兰系小乘佛教统一以往杂乱的印度系宗教,热衷于造寺造塔,被称为造寺王朝。蒲甘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传说始建于845年,但真正繁荣是成为蒲甘王国的首都后,大小佛塔和寺院等遗构、遗址,集中于约6.5公里见方的地方,约5000处,代表着缅甸美术的鼎盛期。 蒲甘王国1287年为元朝灭亡后,缅甸南部海岸的勃固,在13~16世纪成为掸人的据点,16~18世纪中叶成为缅甸人东坞王朝的首都,有许多佛塔和佛寺,但大都经后人修复。 18世纪以后,缅甸先后受到英国和日本的侵略,至1948年独立。其间,上下缅甸统一,大光于1755年改名仰光,成为缅甸政治文化中心。它的历史与著名的仰光大金塔(瑞大光塔)密切相联系。这个塔据说起源于珍藏释迦牟尼亲授佛发的窣堵波,一直被视为最神圣的地方。14世纪以后,历经几度扩建和涂金,顶上还加伞盖。在3层大台基上置钟形塔体,上部尖细耸入云霄,顶上的伞盖发光。 整体上看,缅甸的美术以寺塔建筑为主体。寺塔建筑大体上为高塔型(统称为巴高达),但有佛塔形式和寺塔形式两种。前者称为泽蒂,是相当于印度的窣堵波的钟形佛塔,基坛重叠数层,顶上最初为锡兰式圆锥型相轮,以后成为载着细高的飞提的形式。后者是祭祀佛像的佛堂,屋顶部作成悉卡罗式或泽蒂式高塔,从12世纪起出现。它们都有多种变形,均为砖瓦结构,抹灰浆装饰表面,高大壮丽。此外也有木构多层塔,伴有华丽的色彩和繁缛的装饰。古代遗构除集中于蒲甘以外,在卑谬、若开邦地区等也有若干。 缅甸雕塑主要遗品属于蒲甘时代,残留于同地诸寺。它限于释迦或过去四佛的佛像,以披透薄大衣为特征,显示出与波罗朝代的印度有亲缘关系。在最有名的阿难陀寺(约1090)中,本尊的四佛(只有两佛是原始的)为木雕涂金巨像。同寺中有大量石雕的佛传图、施釉药的陶板本生图,出现若干以同样的琉璃版本生图装饰基坛的现象。在各处的巨大佛坐像、涅槃变相,大体上为砖构粉刷,缺乏美术价值。蒲甘诸寺中有不少壁画,虽多剥落,但可窥见11~13世纪绘画之一斑,而至为珍贵。大体上以佛传和本生故事为主,风格接近中国西藏而不是印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