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星地质
释义 jinxing dizhi
金星地质(卷名:固体地球物理学 测绘学 空间科学)
geology of Venus
  金星地质主要研究金星表面特征、化学组成、地质构造、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问题。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金星为第2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0.723天文单位,除太阳、月球外,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反照率高达0.7~0.8。金星平均直径为12112公里,密度5.1克/厘米3,质量4.87×1027克,为地球质量的81.6%。
  1961年以来,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了20多个行星际探测器,如“金星” 1~14号,“水手”2、5、10号,“先驱者金星探测器”1、2号等,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为金星地质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星大气  金星具有浓密的大气层,大气成分主要是CO2,其含量约占96%,由于温室效应,大气中高含量的 CO2使大部分太阳光被吸收,导致大气温度大大升高,使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20~485℃。金星表面的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2倍。(见彩图)


  金星表面化学成分  “金星”9号软着陆时发现,金星表面岩石有尖锐的棱角。“金星”10号着陆区密布冷却并风化成薄饼状的熔岩。据探测资料,金星表面物质的性质类似硅酸盐土壤(如表1);“金星”8号着陆点的成分类似花岗岩,“金星”10号着陆点表面物质密度为2.8克/厘米3,与火成硅酸岩十分相似。“金星”8、9、10号用γ谱测定的金星表面 U、Th、K含量见表2。
 


  磁场  金星磁场极为微弱。(见行星磁层)
  内部结构  依据金星热历史的计算结果(见比较行星学),金星形成后约10亿年,分异形成约100公里厚的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碳酸盐),3000公里厚的幔(上幔约厚800公里,为熔融硅酸盐;下幔约厚为2200公里的固化物)和半径约为3000公里的熔融状铁-镍核。并伴随广泛的除气作用。
  演化历史  金星地质演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早期分异形成花岗岩质壳,随后受到密集陨石的轰击;
  ② 由于金星幔的对流作用,金星壳在低处地区形成薄的金星壳,高处地区形成厚的金星壳;
  ③ 由于金星幔中的热柱或对流中心的挤压上升,形成金星高地;
  ④ 玄武岩质成分的熔岩和细粒物质充填低处地区及起伏平原的冲击坑;
  ⑤ 形成火山盾;
  ⑥ 间歇的构造活动及火山喷发。至今金星内部的能量仍足以产生明显的构造岩浆活动。
  由于金星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接近,因而对金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地球的演化。
  参考书目
 B.P.Glass,Introduction to Planetary Geology,Cambridge Univ.Press,Cambridge,198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