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蒲甘王朝
释义 Pugan Wangchao
蒲甘王朝(卷名:外国历史)
Pagan dynasty
  缅甸封建王朝。缅王阿奴律陀于1044年在蒲甘(今卑谬以北)创建,故名。共历十五代王。1057年以求取三藏经为名,阿奴律陀攻取孟族首都直通,史称宗教战争。获得许多巴利文经典和僧俗、工匠 3万人。聘孟人高僧阿罗汉为国师,改革宗教,使上座部(小乘)佛教在蒲甘得以迅速发展。重用俘获工匠,吸取孟人的先进生产技术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这些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接着,他又转而西征,控制了阿拉干北部,东北部的掸人各邦纷纷称臣纳贡,完成了缅甸的第一次统一。


  鼎盛时期  1077年阿奴律陀殁,子修罗即位。1083年孟人领袖耶曼干举兵反叛,并在毕陶他岛战役中大败缅军,缅王修罗被杀。正当孟人大军兵临城下蒲甘告危之时,阿奴律陀的另一位王子江喜佗在皎克西异军突起,大败孟军,被人民拥戴为王。江喜佗 (1084~1112在位)吸取教训,采取了对孟人平等团结的政策。按孟人习惯加冕典礼,将其盛况用孟文镌刻在瑞喜宫佛塔的碑铭上。重用孟人文武大臣,娶孟人公主为妃,并废除世袭王位制,破例立孟人血统的外孙阿隆悉都继承其王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孟人与缅人的矛盾。但在废除世袭王位制上,却导致了以后在宫廷内部不断发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阿隆悉都(1112~1167在位)采取了许多进步措施,制订法典,发展工农业生产,统一全国度量衡,促进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勃生成为通往海外各国的重要海港。蒲甘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建筑、佛学经典和碑铭文学的兴起,初期碑文多为巴利文和孟文,至缅王那罗波帝悉都(1173~1210在位)时,才普遍使用缅文,促进了缅甸文学的发展。1210年立其幼子醯路弥路为王时,改变了国王总揽大权的体制,把权力分配给由四位王子组成的枢密院(缅名鲁道),同国王一起处理国家大事。这一制度一直沿袭到1285年缅甸贡榜王朝灭亡之时。
  土地制度与宗教  蒲甘时期的国王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把土地分封给各地称为“谬沙”的封建主和各级行政官员,由他们向农民征税和征调劳役。各地的封建主必须定期向国王纳贡,战时则向国王提供军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封建剥削关系。这一封建制度一直延续到1853年敏东改革。蒲甘的历代统治者笃信佛教,广建佛塔寺庙,故有“建塔王朝”之称。佛塔的建筑十分宏伟,反映了蒲甘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辉煌成就。僧侣领袖在政治上拥有左右国王的大权。寺庙占有大量土地和塔奴,僧侣成为不耕而食的寄生阶层。广建塔寺,劳民伤财,以致民穷财尽,国势日蹙。
  对外关系  蒲甘王朝同今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等邻国,特别是同中国都建立了友好关系。据缅甸《琉璃宫史》记载,阿奴律陀为求佛牙曾到过中国的云南大理。而中国史书也记载江喜佗于1106年遣使来中国通好,受到礼遇。元朝忽必烈于1271和1273年两次遣使至蒲甘劝降,均遭缅王那罗梯诃波帝拒绝,并将来使杀害。1277年缅王又派兵进犯云南的干额、金齿等地,忽必烈派兵击退缅军,史称牙嵩羌之战,并乘胜攻入缅境。1283年元军再次入侵缅甸,又在江头城大败缅军,缅王弃蒲甘城南逃,史称“德由披敏”(意为“畏华人而逃之君”)。1285年缅王那罗梯诃波帝遣第达巴茂克高僧出使元朝议和。元廷同意议和,派怯烈出使缅甸,尚未谈判,缅王已被其子梯诃都所杀。梯诃都幼子苴继位,全国骚乱,各地封建主乘外患内乱之机,纷纷独立(见阿瓦王朝)。势力强大的掸族三兄弟废黜苴,夺取了蒲甘政权,蒲甘王朝至此告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6: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