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让·保尔
释义 Rang Bao'er
让·保尔(卷名:外国文学)
Jean Paul (1763~1825)
  德国小说家。 1763年3月21日生于菲希特尔山区的冯西德尔,原名约翰·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尔。父亲是乡村教师,1765年起在约迪茨村当牧师和管风琴师。让·保尔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1776年在施瓦岑巴赫村的拉丁文中学求学。1779年转到霍夫的文科中学。不久父亲去世,家里的境况更不如以前。1781年中学毕业后,去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1784年因负债被迫离校,在家乡当家庭教师和小学教师。大学时已开始写作,1790年前的作品,如《格陵兰的案件》(1783~1784)和《魔鬼文件选读》(1789),是一些讥刺性的对答或警句。1790年后,他经历了年轻亲友的自杀或早故,逐渐改变了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转向对人类狭隘生活的爱,形成了一种幽默的人生态度。他的大部分小说,就是在此后10余年中创作的。从牧歌式的短篇《武茨》到《少不更事的年岁》,这些情趣盎然的奇特创作,给让·保尔带来盛名。1795年发表的《黑斯佩罗斯》(即《黄昏星》)引起了魏玛的文人如维兰德和赫尔德以及一些喜爱文学的女士们的注意。1796年夏他步行去魏玛,受到赫尔德等人的亲切接待,也见到歌德和席勒。他与赫尔德结成终生的友谊。1797至1798年去莱比锡、魏玛等城市。1800年在柏林与卡罗莉娜·迈耶结婚后,住在迈宁根和科堡等地,1804年定居拜罗伊特,从事写作。1825年11月14日在拜罗伊特逝世。
  让·保尔在他的《美学入门》中把小说按内容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所谓“意大利派”,小说中的人物属于贵族阶级。第二类是“德意志派”,人物属于市民阶级。第三类是“荷兰派”,作者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下层社会人物,犹如荷兰风俗画。
  标志着让·保尔创作的转折点的《奥恩塔尔的快乐的教师马利亚·武茨的生平》(简称《武茨》),是幽默小说的典型。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乡村小学教师武茨的童年,在寄宿学校的生活,与尤斯蒂娜的恋爱和结婚,直到他43年后年迈病逝的情况。这篇传记式的短篇描绘一个知足常乐的小市民在狭隘的天地中的生活琐事。《武茨》是作为长篇小说《看不见的共济会》的附录,于1793年发表,当时不为人重视,但几十年后,当让·保尔其他小说已不流行时,它仍为人们所传诵。
  《看不见的共济会》是让·保尔的第一部未完成的长篇教育小说。主人公古斯塔夫是一个贵族的儿子,出生后在地洞中受了8年黑恩胡特教派的养育,随后由让·保尔(作者充当小说中的人物)给以人文主义的熏陶。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受过双重教育的青年在社会上的经历,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
  《黑斯佩罗斯,或四十五个狗邮日子》(1795)是作者的成名作。主人公维克托是一个“维持”型的人物,他成长于牧师家庭,不知道自己是贵族出身,在宫廷阴谋的纠纷中发展了自己的人格。这部感伤主义的小说,受到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和斯特恩以及德国小说家维兰德的影响,洋溢着强烈的情感。
      


  《昆图斯·菲克斯莱因的生平》(1796)是一篇牧歌式的滑稽故事,讽刺一个自得其乐的恭顺的小市民菲克斯莱因。这篇小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花卉、果品、荆棘画或穷人律师齐本克思的夫妇生活、死亡和婚礼》(1796~1797)这部小说,可说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婚姻问题小说,早于歌德的《亲和力》15年。齐本克思不满意妻子莱乃特只顾家庭琐事,扰乱他的创作,后来他假装死亡,与娜塔莉结婚;而莱乃特也嫁给了他的一个朋友。当时的评论家非议这部作品的道德观念,但它再版次数最多,并译成英、法、意、俄等文字。小说还插入讥刺辛辣的《死去的基督的演说辞》(由斯塔尔夫人译成法文)。让·保尔的这部近乎牧歌体的讽刺幽默小说和《少不更事的年岁》被归入“德意志派”小说一类。
  《巨神》是让·保尔创作10年之久的巨著,作为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对立面,它包含着对脱离社会现实的唯美主义、对古典派和浪漫派的美学理论和对批判哲学的看法。作品中有些人物是以魏玛的文人,如歌德、席勒和赫尔德为模本的。小说表现一个小国国王害怕邻国把刚出生的王位继承人阿尔巴诺害死,与一个伯爵交换了婴孩。阿尔巴诺的成长、教育、爱情,与他的导师、朋友和女友的关系,构成复杂离奇的情节;其中重要角色由于荒诞的“巨神主义”而象希腊神话中的冲击天庭的巨神们一样遭到毁灭,只有阿尔巴诺通过内心的力量解放了自己,最后接了王位。
  《少不更事的年岁》(1804~1805)是一部讲青少年成长经过的小说。瓦尔特和伏尔特是一对不同性格的孪生子。前者有高度的幻想力,是一个热情奔放而未成熟的青年,有一颗诚挚的心;后者少年时出走,学会了吹奏笛子,有了社会经验,老练实际,是个讽刺家。按照一个富翁的遗嘱,瓦尔特经历多次的考验后,将得到一笔巨大的遗产,伏尔特帮助他的兄弟去经受考验。小说只写到伏尔特离开了他的兄弟,考验未曾结束。作品未最后完成,其中的插曲《一个瑞典牧师的幸福》是一篇著名的散文。
  让·保尔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卡岑贝尔格博士的温泉旅行记》、文艺理论著作《美学入门》(1804)、教育著作《莱瓦那或教育学》以及政论文《对德国的和平宣讲》、《德国的曙光》等。其中《莱瓦那或教育学》曾得到歌德的赞许。
  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中,让·保尔的小说深为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思想受到18世纪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和其他小说家,尤其是感伤主义作家劳伦斯·斯特恩的作品的影响。他的作品对浪漫主义作家、音乐家(例如舒曼年轻时期的作品《蝴蝶》)、画家(例如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和后来的小说家如施蒂弗特、凯勒等,以及英国作家柯尔律治、卡莱尔,法国的斯塔尔夫人等,都产生过影响。
  让·保尔的小说形式散漫,结构松懈。他随心所欲地插入评语、杂感、读书摘记、历史琐事、对当时文学与哲学的批评等,以致故事情节不集中。有时用语机智或比拟怪僻,塑造人物形象大多停留在主观幻想的阶段。
  19世纪的文学史家把让·保尔看作是一个幽默作家,与歌德和席勒所代表的注重完美形式和崇高情感的古典派对立。20世纪初,诗人格奥尔格和他的学派提出对让·保尔创作的重新评价时,不再把他单纯地看作牧歌幽默小说作者,而是注重他梦幻般的画幅中的语言魅力。科默雷尔发表论让·保尔的专著(1933)之后的文学史家愈来愈趋向于对让·保尔的著作进行多种风格的研究。
  参考书目
 M. Kommerell, Jean Paul, Frankfurt a. M., 1933.
 Uwe Schweikert, Jean Paul, 197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