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语
释义 Lunyu
《论语》(卷名:政治学)
  中国儒家创始人孔丘思想的资料集,儒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有关《论语》的编辑者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孔丘弟子编辑,由再传弟子增订。《论语》的结集、流传、改编、定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西汉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和《古论语》31篇三种抄本流传,汉元帝时张禹编成《论语章句》(即《张侯论》),逐渐取代三家。后经东汉经学家的多次改编,直到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为之注解,《论语》才基本定型。现行《论语》20篇,共 1.2万字,因编辑体例所限,资料十分分散。
  《论语》内容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论及如何立身行事,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其中仁是一贯之道。孔丘把仁紧扣在礼上,以实现仁的政治目标;把仁根之于孝上,以健全仁的伦理体系;用仁统摄义礼忠信,以完成仁的教育。其仁的精神,融人伦道德、政治于一炉,撮己、人、家、国、天下为一体,将孝悌忠信的道德观念扩大到政治关系之中,构成一种宗法制的伦理、政治思想体系。
  《论语》被汉人尊为“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舌”,南宋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使《论语》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益高。它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影响至深。在国际上其译本之多,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论语》研究业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论语学”。古今中外有关《论语》的研究和论释著作多达3000多种。中国的重要注释本有三国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南朝皇侃的《论语义疏》,北宋刑昺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的《论语章句集注》,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以及今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