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马角斗场
释义 Luomɑ juedouchang
罗马角斗场(卷名: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
Roman amphitheatre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公元70~82年间所建的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见彩图)。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角斗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周边长527米,观众座位以62%的坡度升起,约60排,分为四区。前面是贵宾席,中间是骑士席,后面是平民席,可容5万人。最高处有一圈柱廊,可供管理篷顶的人休息。
  表演区椭圆形,长轴86米,短轴54米,奴隶们在这里表演角斗或斗兽。 表演区与贵宾席前沿有5米多的高差,注水后可以表演水战。兽槛和角斗士的预备室在表演区的地下,那里有排水管道。
  支承观众席的是三层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环的拱顶。前者每层80个,与此相应,在立面上周圈一律形成三层券洞。底层券洞是出入口,观众对号进入,顺着设在放射形拱内的楼梯登上预定的座位区。各区观众集散互不干扰。
  立面各层用券柱式作装饰。总高48.5米。底层用多立克柱式,以上依次为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见古典柱式)。券洞口立雕像。上层是实墙,装饰科林斯壁柱。最上面的檐口有垂孔洞,木杆通过孔洞立在插座上,木杆上端缚缆绳张挂篷顶。
  立面用灰白色的灰华石。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也用灰华石,其次用砖和较软的石头。拱顶和上层的承重墙用混凝土,骨料里添有浮石,前三区的观众席用白大理石做成,最后一区为木构,以减轻对外墙的推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5:25